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定光,梵名 Dīpajkara,巴利名同。音译提和竭罗、提洹竭。出现于过去世,曾为释尊授记之佛。又作锭光如来、然灯如...【五种正除遣】 p0267 瑜伽三十一卷十页云:其正除遣,复有五种。一、内摄其心故。二、不念作意故。三、于余作意故...【眠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不定心所之一。眠即睡眠,惛迷而不自在,能障智慧。《成唯识论》曰:‘眠谓睡眠,令身...子题:食前、食后、食时、时经、时非时经、前食后食、时中、辰时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四分云, 食前 者,明相出...【种姓差别五种道理】 p1262 显扬二十卷十页云:问:云何种姓差别五种道理?答:谓一切界差别可得故;无根有情、不...(名数)就持戒与闻法之缓急,为四句分别。以别机类也。...【四种令于尸罗深生爱乐】 p0468 瑜伽七十卷十页云:复次由四因缘,令于尸罗,深生爱乐。一、由师教。远离二边,制...【住自心智】 p0662 显扬十五卷二十一页云:住自心智,谓于见道位,证真如智。...(界名)Uttaramantriṇa,中洲之名。译曰上议。八中洲之一。见俱舍颂疏世间品。...【第四静虑根本】 p0967 显扬二卷四页云:如经又说:卽此身中、于一切处,无有少分清净心及洁白心所不遍满者;是谓...(杂语)旧苦也。智度论十九曰:新苦为乐,故苦为苦。如初坐时乐,久则生苦。初行立卧亦乐,久亦为苦。...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我念弥陀佛念我,天真父子两相投。彻悟祖师 我们要认知到净土法门的殊胜,认知到...昔日,有一群商人带着一只狗到其他国家做生意,行至半途,商人停下来稍作歇息。狗儿趁着商人不留意时,便将放在一旁...
人都害怕生病,害怕死亡,因此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愿望。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听从徐福的挑唆,派童男、童女数千人随...问: 请师父开示,先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净界法师答: 当然,心是无形无相的,没办法送。它意思是说,我们...以佛法来讲,一切人生理上的病,多半是由心理而来,所谓心不正,心不净,人身就多病。什么叫净心呢?平常无妄想、无...
从前,有位婆迦利人来到古印度中部,当时中印度国王任用此人统领一聚落。聚落中住着许多婆罗门,有几位婆罗门亲近这...
各人应尽最大的力量去念佛,但须各自量力,不可用力太过,以致不能持久。譬如挑担,只有八十斤的力量,不可勉强挑一...问: 洒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仁清法师答: 好几种,这是我根据佛经理解的。洒净的意义是把加持了大悲咒的水洒出去...
三苦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三苦】依苦之性质来分,分为苦苦、坏苦、行苦三种。一、苦苦,有漏行蕴中,诸非可意的苦受法,逼恼身心之苦。二、坏苦,诸可意的乐受法,生时为乐,坏时逼恼身心之苦。三、行苦,除可意非可意以外所余的舍受法,为众缘所造,难免生灭迁流,故圣者观见之,于身心皆感逼恼,故称为行苦。另有解释,苦苦,指寒热饥渴等苦缘所生之苦,此相当于生理上的、肉体上的苦。这也包括著因病痛、鞭挞棒击刀割等所生的苦,此即三受中的苦受。坏苦:乐境变坏所生的苦,此相当于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苦。如钱财损失,名誉受损,亲人死亡等,精神上感到的痛苦。三、行苦:此指一切有为法无常变迁之苦。行苦的行,即是诸行无常的行。万法因缘和合,迁流变异,全属无常,无常即苦。但这是一种行相微细,一般人不易察觉到的苦。
上篇:三界九地 | 下篇:三思 |
(术语)梵语阿梨耶Ārya,译作圣者,尊者。谓智德具尊者。罗汉之尊称。资持记下三曰:尊者,腊高德重,为人所尊。...
定光如来
五种正除遣
眠心所
食前食后
种姓差别五种道理
戒乘四句
四种令于尸罗深生爱乐
住自心智
嗢恒罗漫怛里拏
第四静虑根本
故苦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藏经】肇论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
均提沙弥

人们为什么会惧怕死亡
【推荐】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人生一百种病

智者归命得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