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梵名 Buddha-hrdaya-dhāranī。全一卷。又称诸佛心经、诸佛心印经、诸佛陀罗尼经。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名数)梵语薄伽梵之六义也。一自在,二炽盛,三端严,四名称,五吉祥,六尊贵。见佛地经论一。...五重唯识观之第三。五重唯识观中,第二重“舍滥留纯识”所留之心法,仍有识自体之本与作用之末(即见相二分),故摄...(术语)十二处之一。即心王也。在五蕴中为识蕴,在十八界中为七心界。此六识界与意界之七心界,有能使心心所法作用...指华严经。顿,顿教;大,大乘教。以华严宗之观点而言,华严经乃佛于成道之初,对于顿入之菩萨所说之大乘教,故称顿...(337~412)东晋僧。雁门楼烦(山西[山*京]县)人,俗姓贾。为庐山慧远之弟。少聪敏,能通经史,有文才,年十八与...(修法)转读法华经之法。为祈息灾而修之。...【慧炬】 p1319 瑜伽八十三卷五页云:言慧炬者:谓于法教,随顺随时,能随转故。...Fayuanzhulin 佛教类书。100卷。唐道世撰,因道世姓韩字玄恽,故《大唐内典录》著录《法苑珠林》题称沙门玄恽撰...位于福建宁德之支提山西面。吴越王钱俶建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历代均曾重修。以大雄宝殿为主,接连有天王、伽蓝...利,为利益之意;生,为众生之略称。利益众生之种种方便善巧,称为利生方便。方便有二种,其一,说方便即般若时,即...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毗尼日用切要...
深达胜义,万勿生疑 众生对净土法门,所以不能生信者,是因为不明道理,心存疑惑故。譬如有人疑曰:求生净土,是自...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上万名诸大菩萨常跟随在一旁。 当时,在须耶越国有...问: 弟子一心想念佛求生净土,但世间缘分未尽,且为人父母。可否效法《了凡四训》,年轻的时候求人天福报,年老的...云南昆明华亭寺内,存有一奇特药方,它是唐朝无际石头和尚所开,是佛教和谐人际关系、消除内心烦恼、保持身心安康的...佛陀的姨妈为佛陀做了一件金缕衣,佛陀却要姨妈拿这件金缕衣去供养众僧。 姨妈就认为,这件金缕衣是特地为佛陀做的...
我们在修行中经常会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往往会引发嗔恨的烦恼习气现前,面对瞋恨心你不能去对立,你不能跟他站在对立...
佛教的因缘观,当它从一种理论的思想转化成一种实际的修证的时候,这个因缘的修证,它是分成内外两个因缘来看。外在...
快乐之神为什么总是擦身而过?因为有十件事会吓跑它。今天起,无需追逐,少做这些,快乐自会降临! 1、责备 事情出...
九心轮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九心轮】心对某一对象之一作用有九种,连续不断,循环如轮,称为九心轮。此九种作用为:一、有分心,即未接触对象以前,毫无知觉思惟之心。二、能引发心,即对对象能起强烈作用之心。三、见心,对对象起见、闻、嗅、味等六识之心作用。四、等寻求心,判断对象有无价值之心作用。五、等贯彻心,洞悉对象价值之心作用。六、安立心,知悉对象之价值后,而能以语言表达之心作用。七、势用心,根据前心之决定,进而对对象采取行动之心作用。八、返缘心,动作既兴,将欲休废时,遂复返缘前所作事之作用。九、有分心,此即还原至最初之有分心。以上虽分为九种,然除见心通六识外,余者无非是意识之作用。见《成唯识论掌中枢要》。
上篇:九上缘惑 | 下篇:九地 |
观察吾人心术的偏正,叫做觉法,觉法不止一个,所以叫做支。...
诸佛心陀罗尼经
六德
摄末归本识
意处
顿大
慧持
法华法
慧炬
《法苑珠林》
支提寺
利生方便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往生西方全凭信愿持名不失正念

沙曷比丘饮酒醉卧树下,为何世尊还赞叹他
好好地念佛,世间的福报也在里面
石头和尚的十味妙药
欢喜心听佛法和赚大钱,哪一样比较殊胜

如何对治烦恼习气的现前

心住在外境,生命就产生了三种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