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法度。黄龙人。少出家。游学北土备综众经。而专以苦节成务。宋末游于京师。高士齐郡明僧绍抗迹人外。隐居琅玡之[山*聶]山。挹度清徽待以师友之敬。及亡舍所居山为栖霞精舍。请度居之。先有道士欲以寺地为馆。住者辄死。及后为寺。犹多恐动。自度居之群妖皆息。住经岁许。忽闻人马鼓角之声。俄见一人持名纸通度曰靳尚。度前之。尚形甚都雅羽卫亦严。致敬已乃言。弟子。王有此山七百余年。神道有法物不得干。前诸栖托或非真正。故死病继之。亦其命也。法师道德所归。谨舍以奉给。并愿受五戒。永结来缘。度曰。人神道殊无容相屈。且檀越血食世祀。此最五戒所禁。尚曰。若备门徒辄先去杀。于是辞去。明旦度见一人送钱一万香烛刀子。疏云。弟子靳尚奉供。至月十五日度为设会。尚又来同众。礼拜行道受戒而去。[山*聶]山庙巫梦神告曰。吾已受戒于度法师。祠祀勿得杀戮。由是庙用荐止菜脯而已。度尝动散寝于地。见尚从外而来以手摩头足而去。顷之复来持一琉璃瓯。瓯中如水以奉度味甘而冷。度所苦即间。其征感若此。时有沙门法绍。业行清苦誉齐于度。而学解优之。故时人号曰北山二圣。绍本巴西人。汝南周颙去成都。招共同下止于山茨精舍。度与绍并为齐竟陵王子良始安王遥光。恭以师礼。资给四事。度常愿生安养。故偏讲无量寿经。积有遍数。齐永元二年卒于山中。春秋六十有四矣。度有弟子僧朗。继踵先师复纲山寺。朗本辽东人。为性广学思力该普。凡厥经律皆能讲说。华严三论最所命家。今上深见器重。敕诸义士受业于山。时有彭城寺慧开。幼而神气高朗。志学渊深。故早彰令誉。立年便讲。又余杭县法开者。亦清爽俊发善为谈论。出京止禅冈寺。与同寺僧绍有闻当时。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杂名)又作羯耻罗,伽絺那。译曰煮狗人,断狱官。玄应音义二十三曰:羯耻那,此谓煮狗人。行瑫之杂集论音义曰:羯...【四居处】 p0418 显扬二卷十八页云:居处者,谓四居处,广说如经。一、慧居处,谓谛观方便世间之慧为安立,证谛出...(术语)与金刚喻定,金刚三昧同。言菩萨最后之禅定,坚利如金刚,能伏灭微细之烦恼也。仁王经上曰:四辨四摄,金刚...治病方法有二: 一、先正治法: 一、治大藏病 分三: 一、修止治病 二、作观治病 三、药...位于河南陕县西南温塘村南断层山崖壁上。佛像全部数十尊,均为唐代之作品。较大之佛龛有四个。第一龛高八十八公分,...诤有三种,谓贪、瞋、癡。由依止贪瞋癡故,执持刀杖兴诸战诤种种斗讼,是故贪等说名为诤。...为表示阿弥陀佛前来迎接念佛行者之印相。据观无量寿经“九品往生”之说,由于行者机类之不同,故往生极乐净土亦有九...即第八阿赖耶识所具之三种相。唯识宗以阿赖耶识之自体本具诸法之因与果,为显其体、义之差别,而立三相。即自相(初...(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三十九。...(杂名)续通考曰:元丞相伯颜尝至于阗国,凿井得一玉佛,高三四尺,色如截肪,照之可见筋骨脉络。...全一卷。又作北涧和尚语录、北涧语录。宋代僧北涧居简(1164~1246)撰,物初大观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编集台...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地藏十轮经...●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
凡鸟要成彩凤,寒儒要变贵人,需要的是造福于人和智慧自身相结合。 贫穷有缺衣缺食的贫穷,也有内心的贫穷两种。 一...
我们刚开始去学习佛法的时候,是要从语言文字,离开语言文字我们不能够跟真如理相应,不可以,带名言的。但是你在真...一个人禅净双修的心态,他对人生跟我们一般人不太一样,一个有安住在不生灭心的人,他人生不是来受用的。 你如果是...问: 师父说,今生的命运只能做局部的改变,很难做整体的改变,要如何做,才能做最大限度的改变命运? 净界法师答:...
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对于净土的情怀他是这么表达:破舟救溺理无由,抵死须撑到岸头。等得篙师登陆后,更移...
【原文】 《善见》云:佛语阿难:我灭度后,有五种法,令法久住: 一、毗尼者,是汝大师; 二、下至五人持律在世;...
静坐时,当反观深究,佛即我心,是心是佛,不假外求。如心而住,无能无所。如是谛观,更无二念,是名修行三昧。慎勿...法远圆监禅师在未证悟前,与天衣义怀禅师听说叶县地方归省禅师有高风,同往叩参。适逢冬寒,大雪纷飞。同参共有八人...
法度(齐琅玡[山*聶]山)《高僧传》卷八
【佛教人物传】
上篇:僧印(齐京师中兴寺)《高僧传》卷八 | 下篇:智秀(梁京师治城寺)《高僧传》卷八 |
(衣服)同上。谓居寺中房室行道路时,或作诸杂务时所服者,故以为名。...
羯耻那
四居处
金刚灭定
治身病
温塘摩崖
诤
来迎印
赖耶三相
常受快乐愿
玉佛
北居简禅师语录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早课(朝时课诵)

贫穷也能变富有

初学佛,不离名言;真见道,不带名言
净界法师:把顺逆境当成我们往生的资粮
如何最大限度的改变命运

破舟救溺理无由,抵死须撑到岸头

佛灭后有五法能令正法久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