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僧印。姓朱。寿春人。少而神思沉审安苦务学。初游彭城从昙度受三论。度既擅步一时四远依集。印禀味钻研穷其幽奥。后进往庐山。从慧龙咨受法华。龙亦当世著名。播于法华宗旨。印偏功构彻独表新异。于是东适京师止中兴寺。复陶思涅槃及余经典。宋大明中征君何点招僧大集。请印为法匠。听者七百余人。司徒文宣王东海徐孝嗣。并挹敬风猷屡请讲说。印戒行清严禀性和穆。含恕安忍喜愠不彰。时仗气之徒。问论中间。或厝以嘲谑。印神彩夷然曾无外意。虽学涉众典而偏以法华著名。讲法华凡二百五十二遍。以齐永元元年卒。春秋六十有五矣。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又作火炉、薰炉。焚香之器皿,为大乘比丘十八物之一,亦为佛前与佛坛之三具足、五具足之一。一般备置者为置香炉(又...(术语)第一义之真理非从他得而自证悟者,谓之自证。演密钞二曰:言自证者,但是佛自证,不从他得也。...(菩萨)或称香惠,赤色,不可息。贤劫十六尊之一。居金刚界外院方坛。南方四尊中之第一位。密号大力金刚或护戒金刚...【现量无分别】 现量是不含有分别计度的认知,是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外境。前五识是直接的接触,只有第六识才起分别计...众学,梵语 ?iksā-karani,巴利语 sikkhā karanīya。意译应当学、应学作。乃戒禁触犯突吉罗罪(梵 duskrta,意译...(异类)极恶之人,琰魔王遣鬼卒引取之。药师经曰: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善殊...在西方极乐世界有无量无数盛满八功德水之宝池。...指凡夫与小乘之人所起八种颠倒之见解。即:(一)非常计常,(二)非乐计乐,(三)非我计我,(四)不净计净,(五)常计无常...(术语)胎藏界之曼荼罗,分之则中台八叶院,及上下之诸院为佛部,右方之诸院为莲华部,左方之诸院为金刚部。...华译息慈,即息恶和行慈的意思。又译作勤策,即为大僧勤加策励的对象。沙弥有三类:七至十三岁,名驱乌沙弥,谓其只...【不增不减真如】 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第八地断作加行障所证,此真如断染不减,得净不增,故名...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往生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何谓解脱?一般可分为身的解脱及心的解脱。例如我们因为犯了法而坐牢,身体便受拘束;如果从牢里出来,便得解脱。但...
如何成就圆满我们的功德。那么有什么样的方便,让我们在修的每一个善法当中,都能够达到佛陀一样的功德圆满,有没有...
念阿弥陀佛的宗旨是什么呢?念阿弥陀佛的宗旨是求生极乐世界!也不要说我来生怎么怎么了,也不要说有什么福报了,也...快乐,是人生所憧憬、所追求的。学佛也正是为憧憬人生的快乐,追求人生的快乐,因为学佛的目的在于转迷为悟,离苦得...
为父母者,不能过度溺爱子女,应以教育子女实践古圣先贤所说的道理。不能只教其文字知识,以为能谋利禄求功名作生计...
念诵地藏菩萨,绝不会堕入三途,不过轮转要经过多一点。不论《地藏经》、《占察经》,《十轮经》也好,只要称诵地藏...平常心修习要领 平常心就是禅修者的慧心,实在太好,可是相当难得,因此需要使用方法使情绪化的心境净化平衡。 最实...问: 《楞严经》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又听师父说要修到阿罗汉的果位,淫欲的念头方可断尽,如此看来我等凡夫想...
僧印(齐京师中兴寺)《高僧传》卷八
【佛教人物传】
上篇:法安(齐京师中兴寺)《高僧传》卷八 | 下篇:法度(齐琅玡[山*聶]山)《高僧传》卷八 |
(一)乃智慧光明之意。又作慧灯明、慧灯。谓智慧能破除迷妄,譬如灯火之袪除黑闇。于经典中,“慧明”一语,或指佛之...
香炉
自证
香象
现量无分别
百众学
琰魔使
功德池
凡小八倒
三部
沙弥
不增不减真如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大藏经】最上乘论
圣严法师《何谓解脱》

如何成就圆满我们的功德

念阿弥陀佛的宗旨是什么
人生快乐的追求

为父母者,不能过度溺爱子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