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跋摩。此云众铠。天竺人也。少而弃俗。清峻有戒德。善解三藏尤精杂心。以宋元嘉十年。出自流沙至于京邑。器宇宏肃。道俗敬异。咸宗事之。号曰三藏法师。初景平元年。平陆令许桑舍宅建刹。因名平陆寺。后道场慧观以跋摩道行纯备。请住此寺。崇其供养以表厥德。跋摩共观加塔三层。今之奉诚是也。跋摩行道讽诵日夜不辍。僧众归集道化流布。初三藏法师明于戒品。将为影福寺尼慧果等重受具戒。是时二众未备。而三藏迁化。俄而师子国比丘尼铁萨罗等至都。众乃共请跋摩为师继轨三藏。祇洹慧义擅步京邑。谓为矫异执志不同。亲与跋摩拒论翻覆。跋摩标宗显法理证明允。既德有所归。义遂回刚靡然推服。令弟子慧基等服膺供事。僧尼受者数百许人。宋彭城王义康。崇其戒范。广设斋供。四众殷盛倾于京邑。慧观等以跋摩妙解杂心讽诵通利。先三藏虽译未及缮写。即以其年九月。于长干寺招集学士。更请出焉。宝云译语。观自笔受。考核研校一周乃讫。续出摩得勒伽分别业报略劝发诸王要偈及请圣僧浴文等。跋摩游化为志不滞一方。既传经事讫辞还本国。众咸祈止莫之能留。元嘉十九年。随西域贾人舶还外国。不详其终。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悉昙字 (ga)。又作誐、伽、[口*卉]、我。悉昙体文三十五字中牙声之第三,五十字门之一,四十二字门之一。瑜伽金刚...伊舍那,梵名 ī?āna。又作伊遮那天、伊邪那天、伊赊那天、伊沙天。意译自在、众生主。司配者之义。十二天之一,十...(术语)外道所执之实我也。我体常实而为灵妙不思议,称为神我。数论外道二十五谛之第二十五,称为神我谛Puruṣa,...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不犯者,无恚心,随次出;若遣未受具出;若破戒见威仪,及为举摈;因此故命梵难驱出者并开...行事钞·沙弥别行篇:“受持钵法,受持坐具,一同僧法,唯改沙弥名为异;乃至尼中二众(即式叉、沙弥尼),亦同持之...(譬喻)智慧之广大如云也。仁王经下曰:智慧如密云,遍满于法界。...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多论又云,若殷重心,则有作与无作;轻浮心者,不发无作。”资持记释云:“引论示心。重轻二...亦名:识罪发露 行事钞·忏六聚法篇:“识罪发露。至一清净比丘所,具仪云:‘大德忆念,我某甲,犯某罪,今向大德...指外道之中,外形同于出家人者。经典中常载有此例,如异部宗轮论载,佛陀入灭满二百年时,有一出家外道舍邪归正。又...(菩萨)Vajrajvala,译曰金刚光。见大日经疏九。...(一)总持之法门。总持,为梵语 dhāranī(陀罗尼)之意译,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有法、义、咒、...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耶ye 2)南na 无mo 阿a 唎li 耶ye 3)婆po 廬lu 羯jie 帝di 烁shu...
印祖推崇面食,对豆子、豆油也特别提倡。并提出,保养的办法并不是像世人尤其现代人这样山珍海味、人参鹿茸的大补特...
在佛陀时代,一天,佛陀向弟子们说了一段本生故事──在无数劫以前,有一个小国家,这个国家的国王──梵行王,深具...
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
问: 早课诵楞严咒,十小咒,晚课诵地藏本愿经,有的人说我这样诵是混杂,不如法的。 大安法师答: 首先建立信愿念...如果有人家里生了小宝宝,一般我们都会说恭喜恭喜、可喜可贺。但是佛教认为人生苦多乐少,即使是生,也是一种苦,所...眼里要有大众的影子,耳里要有大众的声音,心里要有大众的功德,身上要有大众的恩惠。我们的智慧是修来的,希望大家...
当你发现一切事物都是不完美时你会想要出离,心会变得无动于衷并会寻求出离之道。出离心是来自于发现事物的本质,如...这条讲的是不要张扬别人的短处,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张扬人家的短处,就是说是非,揭露人家的短,这最容易跟人家结...
僧伽跋摩(宋京师奉诚寺)《高僧传》卷三
【佛教人物传】
上篇:求那跋摩(宋京师祇洹寺)《高僧传》卷三 | 下篇:昙摩密多(宋上定林寺)《高僧传》卷三 |
谓一念不生时,则大道之全体自然显现。众生本具佛性,但以妄想、沉迷故,不能显现本有佛性;如妄心不生,则本有面目...
哦
伊舍那天
神我
牵他出房戒开缘
沙弥受持钵具及说净等法
智慧云
受戒心轻重
忏制教识罪发露
出家外道
伐折罗人嚩罗
总持门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藏经】晚课(暮时课诵)
【大藏经】大悲咒注音版

印光大师开示养生之道

梵行王的宝马

欲得成就一心应当存诚念佛

早课诵楞严十小咒,晚课诵地藏经,这样如法吗
圣严法师《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纪念本焕长老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好好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