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智慧之广大如云也。仁王经下曰:“智慧如密云,遍满于法界。”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菩萨)昔有一人,入山采薪。遇雪饥寒,罴将收养,余命得存。天晴路通,其人下山,遇见猎师,示彼罴之处,共来加害...又作宿作论师。外道十一宗之一。相当于外道十六宗之诸因宿作宗,即尼乾子外道之宿作因论。宿作外道即指主张一切众生...凡三卷。全称佛鉴佛果正觉佛海拈八方珠玉集。宋代僧祖庆重编,理宗宝祐五年(1257)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九册。系...原指烧香与燃灯火。引申为寺庙中司香火之事者。释门正统卷四(卍续一三○·四一一上):“香火之严,于今为盛。”续...(一)凡二卷。又称起信论义疏。隋代昙延撰。收于卍续藏第七十一册。为大乘起信论之注疏,现今之流传本仅余卷上,其卷...为极乐净土二十九种庄严之一。分为二种:(一)为八种佛功德庄严之一。即指极乐世界之主阿弥陀佛,受大众所恭敬之功德...又作斋会。指设斋食供养佛法僧三宝之法会。“斋”之原意,即指清净身心;在此类供养法会中,不论施者、受者,均应慎...指五劫期间思惟。即阿弥陀佛在因位为法藏比丘时,于发四十八愿前,曾有五劫期间之思惟。又五劫思惟之阿弥陀佛像,称...(术语)凡夫之迷情,执为有实我实法。是曰有执。执为无因果之事法,涅槃之妙体。是曰空执。又名有无二见。...【体性】 指实体,即事物的实质为体,而体之不变易的本质为性,故体即性。世间一切有为法,皆为因缘和合之法,因缘...(名数)分四谛为二种之因果:一、世间因果,苦谛为果,集谛为因。二、出世间因果。灭谛为果,道谛为因。...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
我们过去造的业,无量无边,无始以来,哪搞得完呢?你要出三界,就阿罗汉来说,出三界,他也不是说把业搞完了就解脱...
念观音圣号要知道怎样名为观音?应顾名思义,因义知名。又者名实相称,因果相称。观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有六步功夫。...
《广论》上说,菩萨能够不顾惜自身一切的生活资具,包括财物、饮食、衣服、卧具等。面对资具菩萨必须有两个心态:第...
外出朝山,行走于东北乡间小道上。一老农肩挑重担,迎面而来。他好奇地问道:请问小师父,你是信佛教还是道教?佛教...佛法使我们的心开放,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赋予我们全新的生活观念。 一、敦伦尽份 一个信愿念佛的三宝第子,怎样在...
先略说素食的功用,以澄清素食与佛教之关系。素食指不食鱼肉荤辛的饮食方式,这是中国汉族佛教文化的特色之一。南传...有人在禅七中不断地哭泣而无法打坐,他说:我不能打坐,我要回家了! 我问他为什么? 他说:像我这么坏的人还能修行...
昔日印度经常发生洪灾,各地民不聊生,有些人为了养家糊口,便开始结伙打劫来往的商队。这天,一群盗匪在山谷隘口埋...
智慧云
【佛学大辞典】
上篇:智慧海 | 下篇:智慧鸟 |
唯识家所立六位心所之一。指周遍于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即触(梵 spar?a)、作意(梵 manasi-kāra)、...
罴菩萨
宿作外道
拈八方珠玉集
香火
大乘起信论义疏
主功德
斋筵
五劫思惟
空有二执
体性
二种因果
【大藏经】肇论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业是搞不完消不完的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功德是被自己的后悔心破坏的

物质需求与精神生活
敦伦尽份、苦乐随缘、感念佛恩

如何吃素及吃素与学佛关系
圣严法师《忏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