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隐禅师。讳慧明。号幻隐。字性原。父项。母陈氏。七岁发疽。忽失所在。求得之则曰。四童子舁我至此。识者知。为天神所祐。后谒竺元道公于仙居紫萚山。又谒径山元叟端公端问。东岭来西岭来。师指草鞋曰。此是三文钱买得。端曰。未在更道。师曰。某甲只如此。和尚作么生。端曰。念汝远来放汝三十棒。师乃悟其旨。久之遂罄底蕴曰。才涉思惟皆为剩法。是年示寂。寿六十九。腊五十八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行事)每月一度之忌日。与年忌相对。即每月行于故人死亡日之法要也。...(术语)佛慈爱之眼。华严经二十五曰:大慈大悲爱眼,等视诸众生。...(杂名)观音有施无畏者之别号,放略云观音无畏。法华经普门品曰: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离之中,能施无畏,...大乘庄严经论云大乘四果:大乘者,谓通教中菩萨,于当教中,对声闻缘觉小乘,故得得为大乘也。四果者,本是声闻所证...【五顺上分结】 p0269 杂集论十三卷八页云:问:若阿罗汉永断三界一切烦恼;何故但言永断一切五顺上分结,得阿罗汉...(1837~1909)清代政治家。河北南皮人。字孝达,一字香涛。十六岁即乡试合格,并举进士,屡督学典试,注重经史实学...(术语)浑然而现一相,为无相之意。智度论二十七曰:一相所谓无相。...(地名)王舍城之别名也。慧琳音义六曰:吉祥茅国,古名王舍城,即摩竭陀国之正中心。古先君王之所都处,多出胜上吉...(杂语)贯通练习也。无量寿经上曰:博综道术,贯练辟籍。...“分别事识薰习”之对称。大乘起信论所说四薰习之一的净法薰习中,分为妄心薰习与真如薰习二者,其中,妄心薰习又分...【果假有】 p0810 瑜伽一百卷十三页云:果假有者:所谓择灭。是道果故;不可说无。然非实有。唯约已断一切烦恼...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
平凡却不平凡的念佛人 当我遇到了逆境,生起烦恼时,有些念佛人的典范常能发生安定鼓励的作用。这些念佛人往往是近...
山里的农场住着祖孙俩,每天早晨,爷爷都会早早起来,在餐桌旁诵读一本圣典。孙子也照样学样地在一旁模仿。 一天孙...
中国人好吃,会吃,数千年来,也凝练了很多关于吃的智慧,比如:病从口中入,寒从脚下生。饥不暴食,渴不狂饮。饭吃...有人在禅七中不断地哭泣而无法打坐,他说:我不能打坐,我要回家了! 我问他为什么? 他说:像我这么坏的人还能修行...
我们的财富,往往都是通过布施行善等等方法积累下来的。无论我们用什么方法赚钱,赚到的都是自己过去积累的福报。超...
当今学佛群众大量增加,但因宿根不同学习深浅不同,以是个人的认识知见也各存不同。此种情况自古皆有之。据经典所依...
大藏经者,如来之慧命,人天之眼目。无明长夜之智炬,生死苦海之慈航。觉先觉后之法源,世出世间之道本也。若非宿植...民间有每天吃豆三钱,何需服药连年的谚语,意思是说如果人们每天都吃点豆类食品,不仅能够远离疾病的困扰,还可辅助...
幻隐禅师(慧明)《释氏稽古略续集》
【佛教人物传】
上篇:古鼎禅师《释氏稽古略续集》 | 下篇:复原禅师(福报)《释氏稽古略续集》 |
【善界】 p1136 法蕴足论九卷二十三页云:云何善界?谓善身语业心心所法不相应行、及择灭,是名善界。...
月忌
爱眼
观音无畏
大乘四果
五顺上分结
张之洞
一相无相
吉祥茅国
贯炼
意薰习
果假有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

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念佛人

世上没有无用功,竹篮打水也不空

佛经中揭秘九种常见病的病因
圣严法师《忏悔》

如何才能增长福报呢

学佛弟子应依四依法为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