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庵禅师。讳显示号瞽庵。姓卢。母金氏。梦观音大士现五色云中而生。二十一投悟本院一山元公。剃落具戒。首谒天岸指见佛海。精究天台教观。大小部文义悉贮胸中。叩之则辩说如注。更亲虎岩颐公贤叟思公。而道益进。出世隆寿教寺增辉旧制。迁显严教寺残毁重新。受聘主崇恩演福教寺。汲引方来竭尽平昔所蕴。后山栖专志于西方净土之业。终日系念屡有灵验。是年月日顺寂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一)以般若智慧断除烦恼。 (二)谓智德与断德。照了真理,称为智德,即指菩提;断尽烦恼,称为断德,即指涅槃。往生...(术语)Nirodha-āryasatya,四谛之一。梵曰尼楼陀,译曰灭。灭为灭无之义。以择灭无为(即涅槃)为体。涅槃者,生...(术语)凡譬喻不可显喻其法之全分,但比况其一分之义,是曰分喻。例如言面如月,则以月之端正一边而比显面貌端正之...菩萨之八种报因,及因此而得之八种果。据菩萨地持经卷一载,菩萨学有七处,其中自利他利略说十种,十种中之果摄自他...【最胜寂静安住心】 p1156 显扬十八卷二页云:最胜寂静安住心,谓于想受灭解脱。...凡譬喻仅藉以比况其法部分之义,而未能显喻其法之全貌者,称为分喻。如说面如满月,系以月之端正一边而比显面容丰满...【七种慢】 p0051 俱舍论十九卷十页云:论曰:且慢随眠,差别有七。一、慢,二、过慢,三、慢过慢,四、我慢,...(术语)观无量寿经流通分之说相。于正宗分释迦开要门,弥陀彰弘愿,二尊所教,各自异别。至流通分,释迦上来说要门...1、荫覆之义。指色声等之有为法荫覆真理。 2、积聚之义,谓色声等之有为法积聚生死之苦果。...(术语)即种子曼荼罗,四曼中之法曼荼罗也。若修行者无资力,不能作图画之大曼荼罗者,得以此字曼荼罗修法。大日经...(术语)发起誓愿也。阿弥陀经曰:应当发愿生彼国土。...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
现在,人们对肉食的欲望日益增长,一日三餐天天顿顿不离肉食,还毫无顾忌什么动物的肉都敢吃。殊不知现在食肉的危害...久远以前,在印度的波罗奈国,有一位墓魄太子,天生具有无碍的智慧,能够知道自己的宿命,以及过去未来一切善恶苦乐...「六和敬」是佛教僧团的生活原则,也就是让彼此能够和乐相处的观念,基本原则一共有六个项目,分别是︰身和同住、口...
龙树菩萨对我们一代时教的判教,判为难行道和易行道。靠自力修行了生脱死得阿鞞跋致,就好像步行到达目的地,如蚂蚁...一般人不论富贵贫贱,有没有权势地位,个个都有不称心、不如意的事,于是心里免不了有或多或少的烦恼苦闷。这些都是...
我有两个亲戚,她们的媳妇很像,都不做家事、好逸恶劳;都很会管先生,对公婆却从未主动关心。然而,一个家里有严重...问: 现在有人说《弟子规》就是佛的戒律,不学《弟子规》,往生净土就会落空。这种说法正确吗? 大安法师答: 弘扬...首先来看修福。一个修行人要修福,怎么去修?从哪里下手?这些需要讨论。菩萨的六度前五度是修福。净土法门的净业三...
瞽庵禅师《释氏稽古略续集》
【佛教人物传】
上篇:觉原禅师(慧昙)《释氏稽古略续集》 | 下篇:孤峰禅师(明德)《释氏稽古略续集》 |
补陀洛,梵名 Potalaka 或 Potala, Potaraka,意译作小花树、小白华、小树蔓庄严、海岛、光明。又称布呾洛迦山、宝...
智断
灭谛
分喻
八种因果
最胜寂静安住心
分喻
七种慢
二尊一教
阴
字曼荼罗
发愿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悲华经

嗜肉者不可不知的食肉十大危害
墓魄太子
六和敬的意义

【推荐】这么简易的法门,为何你却不修
念佛是最好的改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