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堂讲主。讳宝严。字士威。成纪康氏季子。因罹丧乱。与弟同剃发为僧。后参真觉得传贤首宗旨。而嗣其道。为人淳朴无伪。方寸之地。湛若止水。值真觉三坐道场。师与弟皆从而佐之。真觉入灭乃继其席。无何奉诏住持大玉山普安祐国二寺。是年七月日逝世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寿自在】 p1270 世亲释九卷十四页云:寿自在者:应知随欲齐几时住,便能如意现示己身。无性释九卷七页云:寿自在...(术语)二无常之一。一切有为之法,刹那刹那生灭而不停住,是曰念念无常。见智度论四十三。...亦名:腰带二种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僧祇,覆疮衣、雨浴衣、漉水囊、二种腰带卧具,入轻。” 资持记释云:“...(经名)有二部:一为佛说顶生王故事经,一卷,西晋法炬译,一为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六卷,赵宋施护译。二经共说顶生...《佛地经论》七卷,亲光等菩萨造,唐代玄奘译。相传亲光是护法门人,丹珠尔收有戒贤造的《圣佛地经释》一部和本论基...又作佛足迹、佛脚石。即雕有佛陀足跖,以表千辐轮等妙相之石。见佛之足跖而参拜,如同参拜生身之佛,可灭除无量之罪...含注戒本·戒经序:“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含注戒本卷上·三·八) 戒本疏·释戒经序:“形心既和,事须详审。...(经名)佛说碱水喻经一卷。失译人名。举没于海水人乃至渡海水人之七喻,以譬没于生死人乃至到于彼岸人之七种而说法...指与生俱起的自然之善。与“加行善”对称。即非由功力而任运成就之有漏善心。大毗婆沙论卷一四四谓善有加行得、离染...(一)指清净之身,或令身清净。宗镜录卷二十五载,了知人法二空,真心自现,即为净身。 (二)于密教,特指为清净正报...(传说)涅槃经二,诸比丘再三请佛住世,佛言:汝等不应作为是语,我今所有无上正法,悉以付嘱摩诃迦叶,是迦叶者当...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
灵山嘉会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
今天是打七的最后一天,我们打七的目的,是用参禅的方法或是念佛的方法,离却攀缘心,证到我们本有的自性。我们的自...
现代人重视养生与健康,一般火锅的高荤高热量,虽然美味却有健康上的负担,素食火锅则是保留了火锅的美味又兼顾了健...
原文: 佛法真利益,唯恭敬至诚者,能得其全。其余则随其诚之大小,而各有大小益耳。若只铺张虚华,以图悦人耳目,...
楞严经中讲有个琉璃光法王子,他在因地的时候,先观察外在世界是动的,然后得知:外在世界动是因为心中有在动。之后...
洞山良价禅师问潭州龙山和尚:「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住此山?」龙山说:「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所有的事,无论是佛法还是世间方面的,失败原因: 首先、在于最初选择的时候不理智,以下面四种方式而选择: 一,以...
佛陀平常对于自己弟子的态度,不但慈爱、坦率,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还表示了相当的尊重。 《中阿含经》卷五十六说:有...
幻堂讲主(宝严)《释氏稽古略续集》
【佛教人物传】
上篇:弘教大师(了性)《释氏稽古略续集》 | 下篇:佛光大师(志德)《释氏稽古略续集》 |
【四蛇】 金光明经云:犹如四蛇,同处一箧,四大蚖蛇,其性各异。天台释云:二上升是阳,二下沉是阴。何故相违...
寿自在
念念无常
二种腰带
顶生王经
佛地经论
佛足石
谛听善思念之
碱水喻经
生得善
净身
无上正法付属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悲华经

《观无量寿佛经》图文解说

【推荐】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

素食火锅的做法

超荐父母,当发真实之心

你心中在动,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动

两个泥牛斗入海

分析导致我们失败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