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无准禅师。名师范。生蜀郡梓潼雍氏。是年十月登戒参学来杭州。见松源岳于灵隐.肯堂充于净慈。谒破庵先禅师于平江西华秀峰。顿悟玄旨。出世明州清凉。移焦山。迁雪窦。诏住育王。迁径山。召入对修政殿。赐金襕僧衣。宣诣慈明殿升高座说法。帝垂帘而听。赐号佛鉴禅师。后建接待。御书赐额曰万年正续。又策室明月池上。榜曰退耕。乞老于朝。入寂。塔全身于圆照嗣破庵祖先禅师(行业碑刻)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无现观】 p1051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页云:无现观者:于如实证,不由他缘。...【类有四种】 p1445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三卷八页云:类有四种。一、修类,二、律仪类,三、界类,四、相似类。修类...【欲暴流】 p0983 如四暴流中说。 二解 集异门论八卷五页云:云何欲暴流?答:除欲界系诸见无明,诸余欲界系结缚随...谓日晷过午一发许。盖言修行之人持斋之法,日正当午乃受饮食,若日过午一发许,则不当进食。 p79...【三种住定不定因】 p0208 瑜伽十四卷四页云:又有三种住定不定因。二、是定因。一、不定因。一、恶趣定因。谓无间...指十八界中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与六根中之意根、六境中之法界等。其中,前七者称为七心界。以上八法皆为无...(杂语)自然也。止观五之三曰:自尔,自然之异名。...【天像起迎太子处】 p0371 西域记六卷十一页云:城东门内路左,有窣堵波。昔一切义成太子,于此习诸技艺。门外有自...凡十卷,卷首另成一卷。清朝闻性道、德介合撰。今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天童寺为浙江鄞县天童山之名寺,为四...为大日经所说六十心之一。即对于无疑虑法生起疑虑之心,而与六十心中之痴心、疑心相类似。痴心与闇心虽同属于痴烦恼...指净土行者由于弥陀以大悲摄取而产生之大欢喜心。即深信弥陀之摄取一切众生,凡愿往生者,纵业未了,亦得蒙佛接引;...(印光大师校印本)...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
在终南山有两位修道者,有一位修道者自己感觉一直没有开悟,就要下山参学。他从终南山下来到潼关,住到一间店里,打...每一个人都需要工作,即使是才刚刚懂事的儿童也不例外,许多有教养观念的父母都会训练儿童工作,这种精神很值得提倡...
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是一桩大事,那完成它要有精进勇猛之心。在动经无央数劫这个不可计数的时间长河里面,就是做这...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们的心地中就留下印象(种子)。所以古代人把心称为心地或心田...
在汉地,流传最广的长咒是《大悲咒》。我第一次知道有《大悲咒》,还是缘于那位让我背《心经》的居士。但真正持诵《...
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虚云...
有一次,佛陀与众多比丘在前往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的途中,遇见了专程前来迎接的摩揭陀国国王频婆娑罗王。 频婆娑罗...从前,舍卫城中有一个富翁,名叫师质,信奉佛教。有一天,他准备了美好的饮食,虔诚地供养佛陀和僧众。佛陀受过供养...
无准禅师《释氏稽古略》
【佛教人物传】
上篇:可观尊者《释氏稽古略》 | 下篇:应庵禅师《释氏稽古略》 |
(名数)三界有九地,九地一一有见惑修惑,其修惑每一地分九品,以先断粗大而次第断微细者为法。而断一品之修惑每有...
无现观
类有四种
欲暴流
一发
三种住定不定因
八无碍
自尔
天像起迎太子处
天童寺志
闇心
大庆喜心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无能所无对待,合二为一
圣严法师《尽心、尽力、尽可能学习》

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心念是吉凶祸福的根源

《大悲咒》的相貌

文殊菩萨化身乞丐,两次救助虚云老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