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清凉寺禅师。名文益。生余杭鲁氏。七岁依新定智通院同伟禅师落发。弱龄禀具於越州开元寺。究毗尼探儒典。振锡南参抵福州。见长庆棱禅师不大发明。乃欲出岭过漳州。阻雪于城西石山。地藏院禅师桂琛问曰。上座学解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乃指阶前石曰。此石在心内在心外。师曰在心内。琛曰。行脚人著甚来由。安片石在心头走。师窘无以对。即放包依席下。求决择一月余。呈见解说道理。琛语之曰。佛法不恁么。师曰。某甲词穷理绝也。琛曰。若论佛法一切见成。师于言下大悟。遂依止久之。时唐潞王清泰二年也。辞行至江西抚州。州牧重师之道。请住崇寿院。南唐有国。唐主迎师住金陵报恩禅院。署号净慧禅师。迁任清凉寺。大阐法化。唐主邀师观牡丹花。请师赋诗。师应声曰。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唐主顿悟玄旨。至周显德五年。唐之交泰元年也。七月十七日师示疾。唐主亲加礼问。闰月五日辞众跏趺而逝。寿七十四。腊五十四。公卿李建勋以下素服奉全身。塔于江宁县之丹阳。敕谥大法眼禅师。塔曰无相。再谥曰大智藏大导师。师入室弟子四十三人。各导一方。随根悟入者不可胜纪。师嗣地藏琛。琛嗣玄沙备。备嗣雪峰存禅师。宗门尊仰其道曰法眼宗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全一卷。杜顺(557~640)撰。又作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华严法界观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并非一独立流...所言不觉义者,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念无自相,不离本觉,犹如迷人。依方故迷,若离于方,则无...又名五重玄谈,天台智者大师在讲解佛经之时,皆立五重之玄义。 一、释名,即解释经题; 二、辨体,即辨别一...(术语)坐禅而观念真理也。善无畏传曰:总持禅观,妙达其源。本事诗曰:太和末敕僧尼试验若干纸,不通者勒还俗。李...(杂名)戒庵漫笔曰:韦南康镇蜀时,有一鹦鹉甚慧。驯养者晓以佛理,一日不震不仆,敛翼委足,奄然而绝。焚之,有舍...【二十二种愚痴】 菩萨十地与佛地所对治的二十二种愚痴。略称二十二愚。此二十二种愚痴的名称是:一、执著补特伽罗...(譬喻)生死者众生沉溺之处,故以泥譬之。俱舍论一曰:生死泥者,由彼生死,是诸众生沉溺处故,难可出故,所以譬泥...梵语摩诃,华译为大,是自体宽广、周遍包含、多、胜、妙、不可思议等的意思。...【广赞佛】 p1323 瑜伽八十二卷四页云:广赞佛者:谓佛世尊无边名称。德无量故。能施光明。发智明故。能除黑闇。永...梵名 Bāgh。印度印多尔市(Indore)西南方文底耶山脉(Vindhya)之南斜面,沿着那巴达河(Narmada)悬崖而开辟之七...(故事)阿难在佛十大弟子中,多闻第一。增一阿含经三曰:我声闻中,第一比丘,知时明物,所至无疑,所忆不忘,多闻...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有这样一位女士,她已经六十多岁了。在农村应该是满脸皱纹、靠着墙根晒太阳的年纪,被人称之为老太太了。而她,却是...
出家也是有苦有乐。苦什么?比如得长期吃素,有的人吃肉吃习惯了,他来吃素就觉得很苦,因为没肉吃。有的人喜欢唱歌...心与物质真实存在吗?如果仔细去分析它们,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的存在只是暂时的现象。难道这就表示心与物质在实际上是...
广化老和尚的《五戒相经笺要》讲到说,过去在湖南有一个祝圣寺。祝圣寺有一个老和尚传授五戒,有一个小偷刚好经过祝...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这里贫是指无财,耗是家破。多逢,是说不善之人,处处遭遇的处境。忧愁生于内心,患难产生于...
我们有很多人虽然念佛不一定心里能够笃定,就是这种自信心往往有时候还生不起来,会问说我到底能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
【原文】 六道之中,复有六道。 且以人言之:有人而天者,诸国王大臣之类是也;有人而人者,诸小臣及平民衣食饶足,...问: 怎样才能做到时时快乐,天天快乐?我很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因此特别烦恼,怎么才能排除这些多虑的想法?每到...
清凉文益禅师《释氏稽古略》
【佛教人物传】
上篇:风穴延沼禅师《释氏稽古略》 | 下篇:韶国师《释氏稽古略》 |
Piluzang 越南佛教灭喜禅派(又称南方派)创始人。其名意译为灭喜。南天竺人,出身婆罗门,曾周游印度,学习和...
法界观门
不觉
五重玄义
禅观
鹦鹉塔
二十二种愚痴
生死泥
大
广赞佛
巴格赫
阿难多闻第一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乐观是可以传染的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吗
圣严法师:空性与孤独

持戒现世都会有趋吉避凶的效果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唐代高僧怀玉禅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