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罗汉院禅师。名桂琛。生常山李氏。隶本府万岁寺无相大师披剃。登戒得法于玄沙备禅师。师秘重大法痛自韬晦。漳州牧王公请住城西石山地藏十余年。迁止罗汉院。破垣败箦。师处之恬如也。援法眼益。至是天成三年入寂。寿六十二。荼毗舍利建塔于院之西隅。敕谥真应禅师(传灯录)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供养佛菩萨之二种方法。(一)事供养与理供养,即以香花、灯明、饮食等物质供养,为事供养。以信心等之精神供养,为理...【贪瞋能变坏所依所缘及色形等】 p0979 大毗婆沙论三十七卷三页云:世尊何故但说贪瞋相应之心、名为变坏;不说余耶...【受用欲尘与受用正法五相差别】 p0732 瑜伽五卷三页云:又外有欲者,受用欲尘;圣慧命者,受用正法。由五种相...(菩萨)大日如来之称。大日经七曰:随善逝子,所修习。...如来无有误失者,谓阿罗汉比丘虽漏已尽,为乞食故出游城邑,或于一时与恶象恶马恶牛恶狗等共为游止,或于一时践蹑丛...三无漏根之一,意即已经知道了四谛的道理之后所发的意根、乐根、喜根、舍根、信根、勤根、念根、定根、慧根等之九根...(杂语)七觉支,八正道之行法也。...亦名:守园人 行宗记·释三十舍堕法:“僧伽蓝民,即守园人。”(戒疏记卷一一·五七·二) 资持记·二衣总别篇:“...【烦恼依处】 p1192 瑜伽五十五卷七页云:问:本烦恼有几种依处?答:六。一、与无明俱,可意杂染境界。二、与无明...(术语)三界中,欲界之结惑曰下分结,立五结:一贪结,贪欲之烦恼。二瞋结,瞋恚之烦恼。三身见结,我见之烦恼。四...凡九十八卷,另有目录二卷。清代曹洞宗僧位中净符编撰于康熙十一年(1672)。明末临济宗僧费隐通容于五灯严统一书中...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晚课蒙山施食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教徒分为出家人和在家人两种,出家人是以修学佛法为职业,并以住持教团使佛教得以延续和发展,以弘法利生为主要职...
一、反对下的学佛更有福报 曾经有学长告诉我,他学佛的历程挫折太多,而且都没有人鼓励指导,所以学得很辛苦。说真...
皈依若干年以后,因缘成熟了,要受持五戒。皈依三宝,只是种善根而已,算为佛教徒,然后你要进一步,你要想这个人身...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无...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讽经,又持咒,又做会,又好说些没要紧的禅,又要谈些吉凶祸福、见神见...● 一坐坐了几千年 前边提到坐禅要有忍力,不怕苦二十一个钟头。你看古来那个窥基祖师,他的前生,你看他多苦,坐那...
其实佛教就是把我们整个生命,都落实到最小的时间单位里,落实到每个当下一个个相续不断、迁流不息的念头上。净慧老...
为什么我们读经典?就是借教观心!一个修行人,什么叫做静坐、修观?就是你跟你自己沟通,你必须跟你深层的自我意识...
漳州桂琛禅师《释氏稽古略》
【佛教人物传】
上篇:兴化存奖禅师《释氏稽古略》 | 下篇:云门山文偃禅师《释氏稽古略》 |
(519~586)隋代僧。雍州(陕西长安)人,俗姓王。少依颍律师出家。文帝敕住京师大兴善寺,与文帝为布衣之交。帝尝...
二种供养
贪瞋能变坏所依所缘及色形等
受用欲尘与受用正法五相差别
善逝子
如来无有误失
已知根
七八行
僧伽蓝民
烦恼依处
五下分结
祖灯大统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在家居士的两种误区

莲池海会相与期,去去莫迟疑

受持五戒,修养道德都能得到升华

一念净信即得往生
修净土最忌讳夹杂
三车祖师--窥基法师

学禅的人,一定要走得干净利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