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寺塔之始。安息国沙门安清。字世高。本世子当嗣位。让之叔父出家。桓帝建和二年至洛阳。译佛经二十九部凡一百七十六卷。至是建宁四年。因附舟浮游至庐山 (音恭)亭庙。神灵其能分风送往来之舟会舣舟奉牲请福。神降语曰。舟有沙门可与来。高至。神曰。吾昔与子俱出家学道。吾好施然而多嗔报形极丑。家此湖千里皆所辖。旦夕且死必入地狱。我有缣段绢杂宝物。可为立法营塔。使我生善处。因泣下。高许之。高徐曰。能出形相劳苦乎神曰。形恶奈何。高曰。第出之。于是出其首帐中。盖巨蟒也。悲泪如雨。高取绢物至豫章为建太安寺。乃江淮寺塔之始也。神报之曰。生善处已。后人于山西泽中。见死蟒头尾数里。今浔阳县有大蛇村是也 (自镜录)中平元年黄巾贼灭初钜鹿人。今顺德路也。张角以妖术教授号大平道。咒符水以疗疾病。众共神之角弟子周游四方十余年。徒众数十万。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莫下毕应。凡三十六方。方犹将军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角弟子唐周上书告之。有诏逐捕角等。角敕诸方俱起皆著黄巾以为标帜。故时人谓之黄巾贼。旬月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发天下精兵。遗中郎将卢植讨之。垂当拔之。宦官诬植。诏皇甫嵩讨角嵩与角弟梁战。大破之斩梁。角先已病死。剖棺戮尸传首京师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亦名:衣之补治法、袈裟补治法 子题:帖四角、贴四角、障垢腻 随机羯磨·衣药受净篇:“萨婆多云,三衣破,但缘不断...(杂语)胎藏界曼陀罗钞三曰:阿难密号集法金刚。...【无惭无愧通相及别相】 p1093 成唯识论六卷十七页云:不耻过恶、是二通相。故诸圣教,假说为体。若执不耻为二别相...(譬喻)藏识之海也,称真如为如来藏识,真如随缘而起诸法,如海之波涛,故曰识海。楞伽经一曰:譬如巨海浪,斯由猛...(一)北朝北魏僧。绛州(山西)人,俗姓杨。生卒年不详。幼出家,日诵数千言。曾住麦积山石室(甘肃天水东南),着百...又作诸佛称叹愿、诸佛同赞名字愿、诸佛称名愿、诸佛称扬愿。系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七愿,即誓愿诸佛称扬、赞叹...亦名:回僧物入己戒犯缘 子题:僧物有三种、已许僧、未许僧、已与僧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论犯四缘:一、是许僧物...为十法界之一。又作声闻法界。指听闻佛之声教,观察四谛之理而证得阿罗汉果,入于灰身灭智之无余涅槃之境界。[法华...(术语)依梵网经之授戒法,戒和尚向受者十重禁一一说其戒相,问汝能持之否,受者答以能持,此于言下受得戒也。梵网...(术语)于身口意之三处在置吽字,观吽字变为五股金刚杵之观法也。于行法之初修之,灭吾身口意之罪障,使成金刚不坏...宗,为所崇尚之教旨;门,为通入之义。据宗门十规论自叙载,于无言中勉强显其言,于无法中勉强存其法。宗门一词,宋...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念佛发起因缘第一 念佛即是修行第二 念佛最为稳当第三 念佛有胜方便第四 念佛能消业障第五 念佛莫求福报第六 念佛能...
现在很多人没有自知之明,他觉得他一修行就目空四海,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我修行怎么怎么样,我马上就能开悟,我马上...
天亲菩萨在作《往生论》的时候,谈到一切十方的众生,包括菩萨,如果满足往生西方净土一愿,就等于满足一切大愿。我...据《大宝积经》一五卷的记载:大约有五百位菩萨,从用功修行中,已得到宿命智,运用这宿命智,观察自己的过去,发现...
《六即佛颂》的作者是宋法云大师(10861158),字天瑞,号无机子,原籍长州(浙江长兴县),俗姓戈。师对内外典籍无...
家庭有四种伦理,一种是父母与子女的伦理,一种是夫妻间的伦理,一种是兄弟姐妹间的手足伦理,一是父母子女、兄弟子...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①,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衣,非制矣。古人谓反有罪愆,而著为成训。世人不察,僧亦不...
佛言:食多有五罪:一者多睡眠,二者多病,三者多婬,四者不能讽诵经,五者多著世间。何以故?人贪婬,人知色味,瞋...
安世高《释氏稽古略》
【佛教人物传】
上篇:二十二祖摩拏罗大士《释氏稽古略》 | 下篇:二十三祖鹤勒那大士《释氏稽古略》 |
(譬喻)以生死使人沉没,故比之于深渊也。增一阿含经六曰:渡流成无漏,以渡生死渊。...
三衣补治法
阿难密号
无惭无愧通相及别相
识海
慧涉
诸佛咨嗟愿
回僧物戒犯缘
声闻界
能持
三金刚观
宗门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圆瑛法师《劝修念佛法门》

净土法门下手容易,成就的果位非常高

只要往生极乐,所有的愿都能实现
文殊菩萨仗剑刺佛

天台六即佛义

《善生经》对幸福人生的启示

居士披僧衣,不但没功德反而有罪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