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郎妇不知出处。方唐隆盛佛教大行。而陕右俗习骑射。人性沉鸷乐于格斗。蔑闻三宝之名。不识为善仪则。妇怜其憨乃之其所。人见少妇单子风韵超然姿貌都雅幸其无侍卫无羁属。欲求为眷。曰我无父母又鲜兄弟。亦欲有归。然不好世财。但有聪明贤善男子。能诵得我所持经。则吾愿事之。男子众争求观之。妇授以普门品。曰能一夕通此则归之。至明发诵彻者二十余辈。妇曰。女子一身家世贞洁。岂以一人而配若等耶。可更别诵。因授以金刚般若所约如故。至旦通者犹十数。妇更授以法华经七轴。约三日。通彻此者定配之。至期独马氏子得通。妇曰。君既能过众人。可白汝父母具媒妁娉礼。然后可以姻。盖生人之大节。岂同猥巷不检者乎。马氏如约具礼迎之。方至而妇谓曰。适以应接体中不佳。且别室俟少安。与君相见未晚也。马氏子喜顿之他房。客未散而妇命终。已而坏烂。顾无如之何。遂卜地葬之。未数日有老僧。紫伽黎姿貌古野。仗锡来仪。自谓向女子之亲。诣马氏问其所由。马氏引至葬所。随观者甚众。僧以锡拨开见其尸已化。唯金锁子骨。僧就河浴之。挑于锡上谓众曰。此圣者悯汝等障重缠爱故垂方便化汝。宜思善因免堕苦海。忽然飞空而去。众见悲泣瞻拜。自是陕右奉佛者众。由妇之化也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指悟入华严本经所说法界真理之观法。系华严宗初祖杜顺所立。法界观有三重之别,第一重真空观,相当于四法界中之理法...【具足三明】 p0825 佛地经论二卷十二页云:具足三明者:谓得无学三种明故。云何名为无学三明?一、宿住随念智...(喻)菩萨的誓愿深广如海。...(植物)印度所产之乔木。学名Eugeniajambolana,虽为落叶植物,而其期极短,新叶相续而出。其叶为对生叶,叶端尖。...【灭依止】 p1212 显扬二卷十四页云:灭依止者:谓已得蕴界处无余永断依故。...【我异诸蕴住离蕴法中】 p0651 瑜伽六十五卷四页云:复次若计有我,异于诸蕴,住异诸蕴离蕴法中者;彼所计法,...(术语)大乘义章十八曰:大小相对,则大乘得成法身,般若,解脱之三德涅槃。小乘不成,此有五义:一有无分别,小乘...今明六趣,当以三事:一因,二缘,三果。妄惑为因,作业为缘,受报为果。由根尘识等、境受想等之妄惑,起身口意善恶...(?~1127)宋代临济宗僧。仙都(广东)人,俗姓许。号普融。参大沩慕喆,彻悟得旨。后住东京智海等六座道场,四度...(术语)心识之思念也。无量寿经上曰:众生心念。法华经普门品曰:心念不空过。...(术语)无漏清净之境界,不染污烦恼之世界也。...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
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为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应化道场。这四大菩萨随身分别带着不...或许诸位老师、同学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学校请了一位和尚来讲学思历程,而不是讲念经、超度,或是鬼神世界的事?我个...
蒙山,在四川省雅州府名山县。这座山的前面,有一个最高的山峰,叫上清峰,产生甘露的。不动法师就在这个地方修道,...
问: 请问,有的寺院的法师要求居士只到他的寺院,只亲近他;并说亲近他才能往生西方。这样对吗? 大安法师答: 那...
讲个真人真事的故事给大家听听,弘一大师讲的。 在民国初年,袁世凯要起洪宪,他把造反的有名人物都抓去关起来,章...
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西方确指》 绝群离俗,一个修道人一定要念念回光返照,回归自性本源。...
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 仁波居士是苏州人,在苏州灵...
我们要有一个观念:在诸位心中,你现在的念头多分来说是正念比较多,妄想比较少,但是我必须提醒大家一个事实 你现...
马郎妇《佛祖历代通载》
【佛教人物传】
上篇:重巽法师《佛祖历代通载》 | 下篇:律师上弘《佛祖历代通载》 |
【心俱住法】 p0351 品类足论六卷十五页云:心俱住法云何?谓心随转法。...
法界观
具足三明
愿海
阎浮树
灭依止
我异诸蕴住离蕴法中
小乘涅槃与大乘涅槃
六趣
道平
心念
无漏路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表法意义
圣严法师的学思历程

蒙山施食仪白话解释

邪的一定要远离,现在假冒的越来越多

章太炎念地藏经

修行人要能耐得住寂寞

真为生死而念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