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司马柳宗元。制南岳弥陀和尚碑。其词曰。在代宗时。有僧法照为国师。乃言。其师南岳大长老有异德。天子南向而礼焉。度其道不可征。乃名其居曰般舟道场。用尊其位。公始居山西南岩石之下。人遗之食则食。不遗则食土泥茹草木。其取衣类是。南极海裔此自幽都。来求厥道。或值之崖谷。羸形垢面躬负薪槱。以为仆役。而媟之乃公也。凡化人立中道而教之权。俾得以疾至。故示专念。书涂巷刻溪谷。丕勤诱掖以援于下。不求而道备。不言而物成。皆负布帛斩木石委之岩户。不拒不营祠宇既具。以洎于德宗申诏褒立。是为弥陀寺。施之余则施与饿疾者。不尸其功。公始学成都唐公。次资川诜公。诜公学于东山忍公。皆有道。至荆州进学玉泉真公。真公授公以衡山。俾为教魁。人从而化者以万计。初法照居庐山。由正定趣安乐国。见蒙恶衣侍佛者。佛告曰。此衡山承远也。出而求教肖焉。乃从而学。传之天下由公之训。公为僧凡五十六年。其寿九十一。贞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终于寺。葬于寺之南冈。刻石于寺大门之右。铭曰。一气回薄范无穷。其上无初下无终。离而为合蔽为通。始末或异今焉同。虚无混冥道乃融。圣人无迹示教功。公之率众峻以容。公之立诚放其中。服庇草木蔽穹窿。仰攀俯取食以充。形游无极交大雄。天子稽首师顺风。四方奔趋云之从。经始寻尺成灵宫。始自蜀道至临洪。咨谋往复穷真宗。弟子传教国师公。化流万亿代所崇。奉公寓形于南冈。幼曰弘愿惟孝恭。立之兹石书玄踪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亦名:说戒检校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若作说戒常法,半月恒遵;每至说晨,令知事者点知僧众,谁在谁无,健病几人...梵名 Kalandamahī,巴利名同。据大唐西域记卷九载,迦兰陀池位于王舍城竹林精舍北二百余步之处,昔时如来常在此说...为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禅师用以接化学人之三种语句,即:函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万缘三句。五家宗旨纂要卷下卍续一...有二义:(一)指菩萨之弘誓,以其愿求坚固,能摧破一切魔障敌众,如轮王之轮宝,故喻称为愿轮。(二)指菩萨本身,以其...何等作事相应?谓于一所作事展转相摄,如二苾刍随一所作更互相应。...(书名)天台菩萨戒经义疏之略名。又,南山四分含注戒本疏之略名。...【识住边际及住因缘边际】 p1438 瑜伽五十四卷二页云:有色界识,有来有去;无色界识,有死有生。又此二住,乃至寿...小乘行人修四念处时,每作一观,都并作其余三观,如观身不净时,并观此身是苦、无常、无我是。...(术语)一作故作业,故思造业,故思所造业。故意所作之身语业曰故思业,不识而作者,曰不故思业。感苦乐之果者,限...(地名)四大名山之一。清一统志一百十四曰:五台山在五台县东北一百八十里西北距繁峙县一百三十里。水经注,山五峦...(杂语)信因果之理行善事之人也。无量寿经下曰: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普贤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问: 请问师父大乘具体有哪些经典,小乘具体有哪些经典?大小乘有什么区别? 宏海法师答: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可以从...佛陀在舍卫国的只洹精舍度众时,城中有一大富长者,育有一子,年约十二、三岁。当长者夫妇往生时,其子年纪尚幼,不...
问: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界法师答: 这个临终的正念,临命终与平时最大的差别,就是它比较复...
有许多人问:慧律法师师你有什么神通吗? 我说:没有,一点神通都没有。我既不会看地理,也不会算命,也不像商业钜...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谓心平,就是心清净,心清净,就是心无所住,乐的时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时候,心...
世尊于阿耨大泉说法时,在场的五百位比丘除却阿难尊者外,皆是已证得六种神通的大阿罗汉。佛陀向舍利弗开示:在久远...
印光大师说: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性德;因果报应,实天地化育之大权。 各人气质禀性不同,根机深者,自然能恪遵道...一个村庄坐落在沙漠地带,村人赶集必须穿过那片气候无常的大沙漠。沙漠中行路很难,即便是本村人,也常常会迷路。因...
南岳弥陀和尚《佛祖历代通载》
【佛教人物传】
上篇:居士庞蕴《佛祖历代通载》 | 下篇:法师智辩《佛祖历代通载》 |
又作即坛。全称合坛护摩。为“离坛”之对称。即合他坛而共修之意。亦即移请大坛之诸尊至护摩坛,同一坛而修本尊之供...
众主说戒检校
迦兰陀池
云门三句
愿轮
作事相应
戒疏
识住边际及住因缘边际
总相念处
故思业
五台山
善人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小乘有什么区别
慧不贪欲

一心三观和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推荐】不了解生命,我们就得不到生命

苦乐勿忘念佛

佛说宿殃掷石出血之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