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溪湛然禅师。临终告其徒曰。大道无方无体。生欤死欤。其旨一贯。吾归骨此山。报尽今夕。聊与汝等谈道而决。夫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在凡为三因。在圣为三德。爇炷则初后同相。涉海则浅深异流。自利利人在斯而已。尔其志之。言讫而化。翰林梁肃题其碑阴曰。圣人不兴。必有命世者出焉。自智者以法付灌顶。顶再世而至左溪朗。道若昧待公而发。乘此宝乘焕然中兴。其受业身通者三十有九人。而缙绅先生高位崇名屈体受教者数十。师严道尊遐迩归仁。自非命世亚圣。曷以臻此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指北宋徽宗皇帝尊崇道教,而排斥佛教之事迹。徽宗宠信道士徐知常、徐守信、刘混康等,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建造玉清昭...(杂名)有名声德行者之比丘之尊称。唐僧传(玄奘传)曰:钵伐多国有数名德。...贪嗔痴等烦恼叫做惑,因惑而造作种种的善恶业,因业而招感无数的生死和痛苦。经云:因惑造业,因业受苦。...随着净土思想之发展,造形美术如绘画、雕刻等亦盛行。有关阿弥陀造像之文献,最早出现于四世纪,至六世纪初,河南龙...(术语)前佛既灭后,成佛而补其处是名补处。即嗣前佛而成佛之菩萨也,隔一生而成佛,则谓之一生补处。又此位名等觉...(地名)普陀山志一曰:洞口峭壁危峻,石色青黝,高三四十丈,陡劈两崖如门,洞深广百余丈。礼佛求现者,拜不绝踵。...为梵语 bhojanīya 之音译。又作蒲膳尼。意译为正食、啖食。指五种正食:饭、麨、干饭、鱼、肉,或饭、麦豆饭、麨、...无明者,谓三界无智为体,于诸法中邪决定疑杂染生起所依为业。邪决定者,谓颠倒智,疑者犹豫。杂染生起者,谓贪等烦...(术语)六识之一。以眼根为所依而生,了别色境者。随能生之眼根而立眼识之名。三藏法数二十一曰:眼根由对色尘,即...佛教自印度始,即有正午以后不摄食之规定,故正午以后,皆称非时,于律典中规定,凡比丘须持非时食之戒。八斋戒中,...(物名)忉利天之善法堂,有鼓,不击而自发妙音者。唐华严经十五曰:忉利天中有天鼓,从天业报而生得。知诸天众放逸...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 有通人...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经常有人向我诉苦,说他们自己这一生好象是白活了!不但经常是在胡思乱想之中,体会不到活在当下的自在;更严重的是...
[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于相上言,真的是佛以威神之力,令诸佛世界都合成一世界,表十方法界为[一真法界]。...
往昔,舍利弗尊者与五百位大比丘僧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有一天,众多比丘到舍利弗尊者的住处,相互问讯后坐在...诸佛正法贤圣僧,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诸善根, 为利有情愿成佛。 尊敬的夏林长、尊敬的各位师父、尊敬的各位...
我现在教给你们一个最殊胜的法门就是照看你自己的心。 从早上一醒,一直到晚上睡觉,你都要观看自己一天的心在想些...佛在世时,有一个外道持花供佛,拜毕。佛说:把花放下!外道遂将花放下。佛又说:把手放下!外道就把手放下。佛又说...
你能求戒,得戒体,就能有相当的把握让你不去犯戒。如果你不去受这个戒,没有通过羯磨法得这个戒体,你本能烦恼的冲...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
荆溪湛然禅师《佛祖历代通载》
【佛教人物传】
上篇:僧粲禅师《佛祖历代通载》 | 下篇:江西马祖大师道一《佛祖历代通载》 |
【闻正法】 p1263 瑜伽二十五卷八页云:谓如有一、或受持素怛缆,或受持毗奈耶,或受持阿毗达磨,或受持素怛缆及毗...
徽宗排佛
名德
惑业苦
净土教美术
补处
观音洞
蒲阇尼
无明
眼识
非时
天鼓
【大藏经】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圣严法师《找到生命的价值》

全世界的真相就是假相

照见五蕴皆空
惟贤长老《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

照看你自己的心
无可放处还要放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