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行思禅师示寂。吉州安城人也。姓刘氏。幼年出家。初见六祖。问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曰。汝曾作什么。师曰。圣谛亦不为。祖曰。落何阶级。师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祖深器之。及居青原。有沙弥希迁者。见师。师云。子何方而来。曰曹溪。师曰。将得什么来。曰未到曹溪亦不失。师曰。恁么则用去曹溪作什么。曰若不到曹溪争知不失。迁问。曹溪还识和尚不。师曰。汝今识吾不。曰识又争识得。师曰。众角虽多一麟足矣。他日又问迁。汝什么处来。曰曹溪。师乃竖起拂子云。曹溪还有这个么。曰非但曹溪。西天亦无。师曰。子莫曾到西天不。曰若到即有也。师曰。未在更道。曰和尚也须道取一半。莫全靠学人。师曰。不辞向汝道。恐已后无人承当。又令迁往南岳和尚处下书曰。汝达书了速回。吾与汝个鈯斧子住山。迁至彼未呈书。便问。不重己灵不求诸圣时如何。让曰。子问太高生。何不向下问。迁曰。宁可永劫沈轮。不慕诸圣解脱。让便休。迁回。师问。子返甚速。书达不。迁曰。信亦不通。书亦不达。师曰。作么生。迁举前话了便云。去时蒙和上许鈯斧子。便请。师垂下一足。迁礼谢。辞往石头。即石头和上是也。及是师既归寂。门人咸尊为七祖焉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指与心相对的外境。境随心转,各因心情不同,境界亦异。...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的身体,有老病饥渴寒热等等的痛苦。...印度通行之一切外典。出于佛本行集经卷十一。其梵名多依据普曜经(梵 Lalitavistara)。即:(一)梵天所说书(梵 Br...【择法】 p1373 瑜伽八十三卷十页云:已得无漏真作意故;缘圣谛境一切无漏作意相应;名为择法。...(杂名)斥唯得诵其经,不得解其义者,谓为诵文法师。止观五之二曰:非暗证禅师诵文法师所能知也。...(杂语)犹言厄运也。...【无相取】 p1055 瑜伽七十三卷五页云:问:有相之取,世间共成;无相之取,非所共成。何因,何缘,名无相取?无因...(杂语)Avatāra,译曰无上,入。楞伽经注曰:阿跋多罗,华言无上,亦云入。...亦名:不定戒罪体 子题:二不定戒罪体但取生疑、不应尔如法治皆目吉罪、如法治 戒本疏·二不定法:“今云房室私礼,...(传说)龙树传云:龙树已出家,入灵山,山中有塔,塔中有一老比丘,以大乘经典授之。诵持爱乐,虽通实义,然未得通...【正行胜利四种】 p0505 瑜伽七十九卷十六页云:复次云何正行胜利?此亦四种。后后应知。如是正行菩萨,能积集福智...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佛法对苦有相当多的阐述,它将人生分为生、老、病、死四苦,再加上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蕴炽盛,就形成了八苦...
我们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唯识,对我们内心的状态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假设没有第七意识,你会说:那我为什么会有欲...
印光大师(1861~1940)是中国汉传佛教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弱冠出家,礼终南山道纯禅师为和尚。曾辗转行脚至皖南...
窃惟净土之为教也,肇始于释迦世尊,阐扬于历代圣贤。于是以念佛一门,而分四种:曰持名念佛、曰观像念佛、曰观想念...
一、唐寒山《寒山诗》 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 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兽现。 心若不妄起,永劫无改变; 若能如是知,...有人在祗树给孤独园问佛陀:请问什么是最犀利的剑?什么是最剧毒的药? 佛陀答说:恶口骂人是最犀利的剑,因为它最...
问: 有一些同修讲,广东某一寺院有某法师讲自己随时可以往返西方极乐世界,并可以带居士去,又带回娑婆世界,又说...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口德于己; 责人不必苛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肚量于己; 才能不必傲尽,留三...
青原行思禅师《佛祖历代通载》
【佛教人物传】
上篇:长者李通玄《佛祖历代通载》 | 下篇:左溪玄朗法师《佛祖历代通载》 |
谓若多惛惛,为肝中无魂;若多忘失前后,为心中无神;若多恐怖癫病,为肺中无魄;若悲哭,为肾中无志;若多回惑,为...
境界
身苦
六十四书
择法
诵文法师
劫数
无相取
阿跋多罗
二不定戒罪体
龙树入龙宫赍华严经
正行胜利四种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圣严法师《知苦、体验苦、不以为苦》

第六意识是众祸之门,但也是众妙之门

印光大师对苏州佛教的贡献及影响

持名念佛为往生净土之要

十首著名悟道禅诗
世界上最殊胜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