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弘忍大师。蕲州黄梅周氏子。生而岐嶷。儿时有异僧叹曰。是子阙七种相。不逮如来。后遇信大师得法。嗣化于破头山。咸亨中有卢居士者名惠能。自远来参。师问。汝自何来。曰岭南。师曰。欲求何事。曰唯求作佛。祖曰。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得佛。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师知其异。乃诃之曰。著槽厂去。能礼足而退。便入碓坊服劳于杵臼之间。经旬月祖知付法时至。遂告众曰。正法难解。不可徒记吾言将为已任。汝等各自随意述一偈。若语意冥符衣法皆付。时会七百余众。神秀居第一座。学通内外众所推仰。秀亦自负无出其右者。不复思惟。乃于廊壁间书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遣惹尘埃。祖因行次见偈。心知秀之所为。因绐曰。后代依此修行亦得道果。众聆此语人各讽诵。他日能在碓坊。闻偈乃问同列。此谁为之。同侣告以和上将欲付法各令述偈。此乃秀上座所为。能曰。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同侣共诃其谬妄。能至莫命童子引至廊间。能自执烛令童子于秀偈侧写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假拂尘埃。祖复见此默念。必能之所为。因故为之语曰。此谁作亦未见性。众以师弗许皆莫之顾。即于是夕潜使人自碓坊唤能至。告曰。诸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随机大小而引化之。遂有十地三乘顿渐等法。以为教门。然以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付于上首迦叶。展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菩提达磨大师届于此土得可祖。承袭以至于吾。吾今授汝。并所传袈裟用以表信。汝善护持勿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能受毕乃曰。法则既受。衣付何人。师曰。昔达磨初至。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已熟。衣乃争端。止于汝身勿复传也。且当远引俟时行化。所谓受衣之人命如悬丝。能曰。当隐何所。祖曰。逢怀且止。遇会即藏。能礼足捧衣而出。通夕南迈。众皆未知。祖由是三日不上堂。众疑之因致问。祖曰。吾道行矣。又问。衣法谁传。祖曰。能者传之。众意卢居士名能必此人也。共力推寻能已不在。至有相率而物色追之者。祖既付法已。复经四载而寂。塔于东山。代宗谥大满禅师法雨之塔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术语)修习菩提道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之行业。遮那业六种之一。日本台家六祖智证大师所设。见台宗学则上。...(术语)八忍,十六心之一。将得道类智前时所起之忍可决定也。...【缘起及缘已生差别】 p1305 俱舍论九卷十五页云:论曰:诸支因分,说名缘起。由此为缘,能起果故。诸支果分,说缘...(一)北朝北魏僧。绛州(山西)人,俗姓杨。生卒年不详。幼出家,日诵数千言。曾住麦积山石室(甘肃天水东南),着百...【无厌足加行】 p1073 瑜伽三十一卷九页云:云何名为无厌足加行?谓于善法,无有厌足,修断无废。于展转上,展转胜...指北凉昙无谶所译之金光明经,因有四卷,故称四卷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则系此经之新译。 p1704...(943~1027)宋代曹洞宗僧。湖北江夏人,俗姓张。礼金陵崇孝寺智通出家,后游化诸方,至湖南梁山参谒缘观,承嗣其...一心观想梵释诸天的清净身体,叫做净眼三昧。...行事钞·头陀行仪篇:“善见,若头陀比丘,虽住寺中,不住僧房,不食众食,施主自为起房,僧不得差为知事。若比丘有...【难满】 p1444 大毗婆沙论四十二卷一页云:云何难满?答:诸重食重啖,多食多啖,大食大啖,非少能济,是谓难满。...(一)为法性十二名之一。真如之妙理,必住于一切诸法中,故称法住。[大般若经卷三六○](参阅“法性”3358、“真如...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晚课蒙山施食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理学家说: 我们一定要了解别人的立场,人与人之间会冲突、会不愉快、会争执,是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如...
有一回,佛陀来到全是婆罗门种的一个国城。城主听说佛的摄受力很大,受教化的人很多,内心十分惶恐,害怕婆罗门的教...
在这世间,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自然观念上也会有所差异。人生无法事事都很完美,但是若能懂得善解、包容、感...
问: 我打坐念佛好几年了,近三年打坐气一直在头上鼓,就是不往下走。而且气越聚越重,不知是怎么回事,如何解决。...佛陀时代,距只洹精舍七里之远,有一老者嗜酒如命,佛陀的弟子阿难时常前往劝谏。我无法忍受这样的限制,所以才不去...
修行很重要的就是一个切字。《高峰禅要》里也常强调要生死心切,就是针对我们这种已经知道,可是却悠悠忽忽的心态。...
大家要知道,门余八万四千,渐顿则各称所宜,随缘者则皆蒙解脱。门余,八万四千法门代表通途的法门,通途法门称为门...
善良的人心胸坦荡,没有私心杂念,不会欺天瞒地,也不会耍阴谋诡计,面对被人欺负时经常一笑了之,不会挂记在心,身...
五祖弘忍大师《佛祖历代通载》
【佛教人物传】
上篇:南山律师道宣《佛祖历代通载》 | 下篇:北印度佛陀波利尊者《佛祖历代通载》 |
【四种修道】 p0434 瑜伽九十二卷六页云:为得未得明与解脱,当知略有四种修道。谓修根故;能正修身。修身所引善行...
一字业
智类道忍
缘起及缘已生差别
慧涉
无厌足加行
四卷经
警玄
净眼三昧
头陀比丘不差为知事
难满
法住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慧律法师:要站在别人的立场着想

一念虔诚 因小果大

发明家的际遇

打坐念佛气一直在头上鼓,应该如何解决
醉翁受五戒得解脱

所有的烦恼都是由这三毒所发出来的

正门西方极乐,门余八万四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