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三藏昙无谶。由龟兹至姑臧。凉王沮渠蒙逊素奉大法。谶居久之遍晓华言。译大般涅槃大集等经六十余万言。犹以涅槃品数未足。复还西域访求得之。至凉译成。四十二卷。凡一万偈。谶神异颇多。时拓跋圭王中山。闻谶思一瞻礼。遣使来迎。逊不许。圭再遣高平公李顺。策拜逊凉王加九锡谕之曰。昙无谶道德广大。朕思一奉见。可驰驿送至。逊曰。臣奉事朝廷亡所负。前表乞留谶。今复来追。此臣师也。有死则已。欲往则不可也。顺曰。朝廷钦王忠义。故显加殊礼。今乃以一道人亏损大功。不忍一朝之忿。吐所不当言。失朝廷待遇之意。切为大王不取也。逊曰。如公之言诚美。第恐情不副此耳。逊竟不遣谶。于是拓跋圭衔之。道进者从谶求授菩萨戒。谶曰。当自悔七日乃未。既而诣谶。谶忽怒。进曰。此宿障也。遂精修三年。梦中感释迦世尊为授戒法。是夕十余人同梦如进所见。于是复诣谶望见大喜曰。善哉已感戒矣。今为汝作证。及固辞西归逊怒其去已。密遣亲信中路刺杀之。初谶出关日。谓送者曰。业期至矣。虽上圣不能逃。非爱死而固欲相远也。未几逊心愧悔。白日见鬼以剑刺之而卒。其国为魏所并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常勤修习悎寤瑜伽】 p1012 瑜伽二十四卷一页云:常勤修习悎寤瑜伽者:谓如有一世尊弟子,听闻悎寤瑜伽法已;欲乐...(术语)不定地法之一。使心闇昧之精神作用也。意识惛熟,谓为睡。五识闇冥而不恸,谓为眠。心所之一。属于烦恼。于...(地名)普陀山志一曰:潮音洞在普济寺左龙湾之麓,金沙尽处,岩石丛起沙中。广至亩余,齿齿然不可容足。从崖至洞脚...【四不定三界分别】 p0459 成唯识论七卷四页云:恶作,睡眠,唯欲界有。寻、伺、在欲及初静虑。余界地法,皆妙静故...禅观之一。指以念佛为观想内容之一种禅定。亦即观念佛德或称念佛名之三昧。分为因行、果成二类。(一)因行念佛三昧,...(名数)一常少不可得,二无病不可得。三长寿不可得,四不死不可得。见四不可得经。...【最后生】 p1154 瑜伽四十八卷二十五页云:云何菩萨最后生?谓诸菩萨、于此生中,菩提资粮、已极圆满。或生婆罗门...梵语 saddharma-pundarīka-samādhi。天台宗立有四种三昧,其中之半行半坐三昧又分为方等三昧、法华三昧等二种。法...(一)全称第一义天、第一义净天。即住大涅槃之诸佛菩萨,或十住等之菩萨,皆称为义天。盖以善解诸法之义,故以喻第一...(一)梵语 bodhi-druma, bodhi-taru, bodhi-vrksa,或单称 bodhi,巴利语 bodhi-rukkha。又称觉树、道树、道场树、思...亦名:会夏 行事钞·安居策修篇:“问:‘界外宿,明相欲出,得会夏不?’答:‘准僧祇衣界,准得。必须入头手足等...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佛说不淫戒经》白话译文: 何谓不淫戒呢?守持不淫欲的戒律,可以获得五种功德,这是三世诸佛所称赞的。不淫欲的...
净土缘起的第六大缘起,就是染土本空。为什么要说净土真实呢,因为我们娑婆世界,本来也是不实在的。 在《大智度论...当我们说一件事情是好是坏时,总是相对于我们的判断标准。我们若说它有好处,那是因为它能解决一些问题。吃素念佛可...
即便你在念一句阿弥陀佛,口里念着阿弥陀佛,心里的念头仍然向外面跑。这大家会体会到,口里念着阿弥陀佛,心里是不...
生死苦海,唯佛法可度;诸法门中,唯净土为最。生而为人,有幸听闻佛法,特别是仰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忏悔是肯定自我非常重要的途径。忏悔的意思是承认错误,但是承认错误之后,还要负起责任,准备接受这个错误所带来的...
在《文昌帝君阴骘文》中,文昌帝君自述,由于他遇佛得佛开示救度,从龙趣里面出来之后又渐渐地行善积德、修行,命运...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但是经常发生这样一种现象,两人彼此关系一直很好,但有时就为一件...
西域三藏昙无谶《佛祖历代通载》
【佛教人物传】
上篇:法师法显《佛祖历代通载》 | 下篇:道生法师《佛祖历代通载》 |
梵语 ananta-dhātu。法界广大无边际之意。法界系成正觉者所见之世界。又无边法界乃妙有之世界、无尽缘起之世界。如...
常勤修习悎寤瑜伽
睡眠
潮音洞
四不定三界分别
念佛三昧
四不可得
最后生
法华三昧
义天
菩提树
安居界外宿明相会夏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藏经】肇论
不淫戒的功德与淫欲的过失

就是为了这最有意义的一喊
吃素念佛能解决什么问题

这样的欲望,把我们的身心都系缚住

百万佛号闭关体会
圣严法师《忏悔与负责任》

业难尽情难空,求生极乐得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