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南天竺国人也。姓毗舍罗。初求福业兼乐辩论。后谒龙树大士将及门。树知是智人。先遣侍者以满钵。水置于座前。提婆见之。即以一针投之而进。忻然契会。树即为说法。不起于坐现月轮相。唯闻其声不见其形。师语众曰。今此瑞者。师现佛性表说法非声色也。师得法后至毗罗国。彼有长者。曰梵摩净德。一日园树生大耳如菌。味美甚。唯长者与第二子罗睺罗多。取而食之。取已随长。尽而复生。自余亲属皆不能见。时尊者知其宿因。遂至其家。长者问其故。尊者曰汝家昔曾供养一比丘然此比丘道眼未明。以虚沾信施故报为本菌。唯汝与子精诚供养。得以享之。余即否矣。又问。长者年多少。曰七十有九。尊者乃说偈曰。入道不通理。覆身还信施。汝年八十一。此树不生耳。长者闻偈弥加叹伏。且曰。弟子衰老不能事师。愿舍次子随师出家。尊者曰。昔如来记此子。当第二五百年为大教主。今之相遇盖符宿因。即与剃发执侍。至巴连弗城。闻诸外道欲障佛法计之既久。尊者乃执长幡入彼众中。彼问祖曰。汝何不前。祖曰。汝何不后。又曰。汝似贱人。祖曰。汝似良人。又曰。汝解何法。祖曰。汝百不解又曰。我欲得佛。祖曰。我灼然得佛。又曰。汝不合得。祖曰。元道我得汝实不得。又曰。汝既不得。云何言得。祖曰。汝有我故所以不得我无我我故自当得。彼辞既屈。乃问祖曰。汝名何等。祖曰。我名迦那提婆。彼既夙闻祖名。乃悔过致谢。时众中犹互兴问难。尊者折以无碍之辩。由是归伏。乃告上足罗睺罗多而付法眼。偈曰。本对传法人。为说解脱理。于法实无证。无终亦无始。说偈已。入奋迅定身放八光而归寂灭。学众兴塔而供养之。则前汉文帝十九年庚辰岁也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原指梵天之宫殿,引申为佛寺之通称。法华经卷三化城喻品(大九·二三上):“梵天宫殿光明照曜,倍于常明。”[梁高...【未成熟补特伽罗】 p0491 瑜伽二十一卷十五页云:云何未成熟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未能获得最后有身。谓住...【执受大种因声】 声尘的三声之一。就是由人体所发之声,如口中所发之声,两掌合拍之声,此执受大种因声又称内声。...(菩萨)Vajrateja,住于金刚界三十七尊中南方月轮五尊中宝生如来右方前之菩萨名。司宝生如来威光之德。秘藏记末曰...(术语)制乖背尊卑次第序列之戒也。四十八轻戒之第三十八。佛法,坐之次第,不问老少贵贱,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心所法】 p0349 品类足论一卷一页云:心所法云何?谓若法、心相应。此复云何?谓受、想、思、触、作意,欲、胜解...(术语)旧译之根,新译云情,有眼等之六名为六情,无有第七情,因此喻无法为第七情,第十三入,第十九界等。维摩经...(杂名)以七曜与二十八宿相应之日名甘露日,为大善日。宿曜经下曰:太阳直日,月与轸合;太阴直日,月与毕合;(中...指译经之五失三难。全称五失本三不易。东晋道安所倡,谓梵经汉译乃属至难之业,总结之,计有丧失原意之五者(五失本...【趣生】 p1326 此亦中有之异名。瑜伽一卷十七页云:或名趣生。对生有起故。...【阿黎斯那】 奘传云:唐言圣军。...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大佛顶首楞严咒...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问: 乘愿再来的菩萨是化身,还是胎生?如果是胎生,经过胎狱的过程岂不迷了吗? 大安法师答: 如果是乘愿再来的佛...康熙大帝在继位执政60周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在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古语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故凡我弟子,均应以戒为师,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菩萨行为己任,以弘法利生、利乐有...
在慧远大师身上,无论是他的知见,还是他的修行实践,都体现着感应道交的特点。 例如,慧远大师把阿育王造的文殊金...
智者大师,示现陈隋之际,开创中国天台宗,提倡归向净土。撰著《净土十疑论》,驳斥当时诸家对净土之问难,层层递进...
原文: 人生世间,幻住数十年。从有知识以来,日夜营谋,忙忙碌碌,无非为养身家,做体面,遗子孙而已。 推其病根,...对于已经错过的一些东西,或许不用再试着去挽留,错了就错了,这个世界上对和错、得与失永远是五五开的机率。 无论...
第十五祖迦那提婆《佛祖历代通载》
【佛教人物传】
上篇:第十四祖龙树尊者《佛祖历代通载》 | 下篇:第十六祖罗睺罗多《佛祖历代通载》 |
(名数)五无间之罪业。与五无间业同。...
梵宫
未成熟补特伽罗
执受大种因声
金刚光菩萨
乖尊卑次序戒
心所法
第七情
甘露日
五失三不易
趣生
阿黎斯那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圣严法师《四念处》
乘愿再来是化身还是胎生
竞争对手是前进的推动力
永惺长老《告弟子书》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略论净土欣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