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子浚。嘉禾人。初依洪敏师学楞严。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有省。闻琅邪慧觉道重当世。趋至其门。值其上堂。即致问曰。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觉喝云。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师俯伏流汗。豁然大悟。觉谓之曰。汝宗不振久矣。宜厉志扶持以报佛恩。师如教辞去。后住长水。众几一千。以贤首宗旨述楞严经疏十卷。行于世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物名)贤为善之义。又名善瓶,德瓶,吉祥瓶,如意瓶,有德瓶。若人祈神天感得此瓶时,所求者如意由瓶而出云。大日...【不赞实德等戒】 p0337 瑜伽四十一卷十八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怀嫌恨心,他实有德,不欲显扬;他实...(杂语)法之奇瑞。自天降曼陀罗华也。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曰:佛说是诸菩萨摩诃萨得大法利时,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人名)Arjuna,天子名。无翻名。见慧琳音义四十三。传未详。...报境不外乎二,所谓依报正报是也。依正二者,亦即身土。兹言身之分别,凡圣不同。先述凡夫二乘之身,次论佛身。凡夫...开,开除之意,即开除执着;显,显示之意,即显示真义。此系天台宗对于法华经所作判释之语。关于法华开显之思想,于...复次依灭谛辩无生等名义差别,与苦谛相义相违故,苦谛相者于彼彼处有情类中相续而生,为翻彼相。是故问言,何故此灭...即受戒之弟子。又称戒弟、戒徒。盖于授戒会中,为避免与戒师混称,乃特称受戒之人为戒子。又授戒会中,经常随侍戒师...(?~1388)明初临济宗僧。松江府(江苏)华亭人,俗姓张。号唯庵。幼从无用贵禅师剃发出家,遍叩诸方后,于千岩元...(物名)纳缀细片所作之帽子也,纳为纳衣之纳。续高僧传(景鸾传)曰:衣以袈裟,覆以纳帽。...(名数)为天台圆教所断之无明也。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之四十二位各断一品之无明也。见四教仪集...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陀昔日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比丘众开示:天上的云层有四种状态,是哪四种呢?有一种云层出现时会打雷...
大智度论问。若一切诸法空如幻。何以故。诸法有可见可闻。可嗅可尝。可触可识者。若无而妄见者。何不见声闻色。若皆...
前两天,中国佛学院有人来接法,我就和他们讲:你们接法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接过法以后,又有中国佛学院的毕业证书...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以来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
过去,梁武帝很尊重佛教,拜志公禅师为国师,皇帝对师父相当恭敬,有一天他告诉国师说:今天我请你看戏,什么、什么...
不要想那些不可能发生的事,不要整天为了不确定的事而提心吊胆。给自己附加了如此多的事,其实是在惩罚自己。今天的...
古来人跟我们这样讲的:顺境,你可要注意了,这很危险,容易堕落;逆境是增上缘。古人形容顺境与逆境是怎么比方呢?...
《观经》告诉我们: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
法师子浚《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法师宗密《佛祖统纪》 | 下篇:法师净源《佛祖统纪》 |
(植物)四华之一。梵语曼殊沙华。译作小赤华。光宅法华疏一曰:曼殊沙华者,为小赤团华。...
贤瓶
不赞实德等戒
雨曼陀罗华
阿畴那
二种身
开显
灭谛相
戒子
德然
纳帽
四十二品无明
【大藏经】【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佛示四种云喻

境随情起,识逐缘生

真正的出家,提到名利这些事都会怕
每临大事有静气

哪有闲心去看戏

不要再问我你的前世是什么

逆境是当头棒,顺境叫脑后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