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微。儿时投钱唐法安法师。初授弥陀经便能背诵。及受具愿局门念佛。为不退僧。常纵步后山。忽闻划舡笛。豁然开悟。因蓄一笛以自嬉。有凌监簿者。亦修净业。称微为净土乡长。一日叩门曰。净土乡长弟相见微曰。明旦可相见于净土。今日诵佛正冗耳。翌朝人怪其不赴粥往视之。见笛钵禅椅先已焚却。加趺地上而化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中道的胜义,即离互相对立的二边,连中亦不要,绝诸对待的胜义。...(术语)慈悲与智慧也。此为佛菩萨所具一双之德,称曰悲智二门。智者,上求菩提,属于自利,悲者,下化众生,属于利...指证悟实道以后之阶位。未契实道为道前,正证实理为道中,自证以后为道后。据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四之说,道前指地前...无记,非善非恶之义;往生,即往生净土。无记往生为四种往生之一。谓此人已于平生发得皈命信心,临终时虽由于过去业...即一般所说之放屁。佛制戒律之僧众威仪法中,亦制有下风事法。昔时佛陀住于舍卫城,有不守律仪、多行恶事之六恶比丘...指古代印度佛寺之三种类别。古代印度佛寺就其所学,分为三类,或专学大乘,称为一向大乘寺;或专学小乘,称为一向小...又作五重血脉、五重。乃日本净土宗所行之传法仪则。即以五重之次第相承宗义,并传授五份血脉,传说此一仪则乃以明德...Zhongguofojiaochuanji 中国佛教僧人列传。初见于魏晋南北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别传。个别高僧的单篇传记...梵名 Maskarī-go?āliputra,巴利名 Makkhali-gosālaputta。为古印度六师外道之一。又作末羯利瞿阇离子、末塞羯利...见道断与修道断之合称。见道断,又作见所断,乃于见道彻见苦、集、灭、道四谛之理而断除四谛下之烦恼,即见苦所断、...(杂语)心地观经三曰:慈父恩高如山王,悲母恩深如大海。...优婆塞戒经...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人往高处爬,水往低处流。是必然的理则,否则将滞留停顿,终究迷失悔恨。 你们在小的时候,都曾梦想将来长大了,要...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中记载的故事: 北方的桥上设有栏杆,那是防止过桥的人不慎...
1082年2月15日晨,50岁的永观法师在佛堂经行念佛,忽见阿弥陀佛从法座上下来,在前引领他一起经行。永观师一时惊讶...
【彼佛相好神通,巍巍赫奕。至彼地狱最上之顶,垂臂弹指,慈音告敕。于其支体,放大光明。其音随光,直至地狱渊源之...人保持健康,不仅要认识病从口入,而且不要忘了我们的老祖宗黄帝内经上开宗明义说的一句话「百病从心生」。你可以看...
光阴迅速,人命无常,万物皆变异,佛教认为万物都是无常,于是有无我观,佛经里句句皆说无我,如心经「照见五蕴皆空...问:老和尚慈悲,弟子多年寻觅善知识,希望能够救济苦难的众生!《法华经》的〈药王菩萨本事品〉当中,佛告宿王华菩...
用功的人,似乎静中用功好用,坐下来用,工夫就现前。要说动中用功,不容易!工夫恰当的时候,似乎不能动,一动,工...
太微《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昙懿《佛祖统纪》 | 下篇:思聪《佛祖统纪》 |
【五相能作一切饶益之事】 p0289 瑜伽四十六卷八页云:又诸菩萨、由五种相,于诸有情、能作一切饶益之事。何等为五...
中道义
悲智
道后
无记往生
下风
天竺三寺
五重相传
中国佛教传记
末伽梨拘赊梨子
五断
慈父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不要怕错,只怕不做

为什么你活着的时候要作恶

回头阿弥陀佛像的故事

弥陀光音度地狱众生
百病从心生

圣一老和尚八关斋戒开示
梦参老和尚:如何寻觅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