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闵。所著教义宪章集。三衢人。受业于祥符。升师子座见银台西方而至。师曰。吾一生解第一义。誓取金台。今乃若此。即座而化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无余依涅槃界中般涅槃者一切无别】 p1100 瑜伽八十卷二十一页云:问:于无余依涅槃界中般涅槃者,为有少分差别意...(仪式)送葬之时,于门前烧火。是中国之风习。周礼曰:丧设门燎。颜氏家训曰:丧出之日,门前燃火。...【粗品杂染】 p1473 瑜伽八十卷八页云:云何名为麁品杂染?谓在家者、贪瞋痴行性,诸出家者、见依止性;及彼所依不...(修法)据以上所举经疏之说,荼吉尼原为有通力之一种鬼神,成就此法则其人亦得通力,因而印度外道多修此法。而真言...即有惭愧心之意。亦即对自己之所做所为,产生反省、惭愧之心。遗教经(大一二·一一一一中):“有愧之人,则有善法...亦名:设礼仪式 子题:上礼、五体投地、下礼、中礼、五轮、五体、合掌、手承足 行事钞·僧像致敬篇:“智论,礼法有...(术语)世间常识难信甚深微妙之法门。如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虽为易信之法,而大乘圆顿之教,则甚难信,凡夫成佛速疾...为“本已有善”之对称。指末法时代之根机。佛陀在世及入灭后,正法、像法时代之根机,称为“本已有善”之机;与此相...(一)即指 (oj,唵)、(a,阿)、(hūj,吽)三种子,为密教用以安置于佛像三处之三种子。安像三昧仪轨经说明有关...(植物)Kṣauma,又作菆摩。译云麻衣。西域记二曰:刍摩衣,麻之类也。慧琳音义三十一曰:刍摩衣,上侧俱反,梵语...【释难】 p1455 瑜伽八十一卷十四页云:释难者:若自设难,若他设难,皆应解释。当知此难,略由五相。一者、为未了...准提咒持诵仪轨...(嘉兴藏流通本)...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孤独,为子取妇,得豪贵长者家女,端正无双,憍豪慠慢,不以妇...
我们知道,佛陀在出家的过程是远离人群的,这个过程是可以接受,因为他必须有这个过渡。佛陀得到中道以后,他就从山...
(一)正知见 佛法指出了苦的事实,目的是要我们远离诸苦。但是如何离苦呢? 佛法中的四圣谛-苦、集、灭、道,是转...● 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悟彻证,不能超出生死。故沩山云: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
智者大师把这个止观的修行,分成十科。前面的五科是一个前方便,叫做天台二十五方便。这个方便当中的修行呢,这个地...
因为身语行为受心支配,由内心执著不同,将导致行为倾向之差异,若心执着今日不死,必将为现世生活的长久安稳,而作...有人说现代人的嗔心很重,所以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了暴戾之气。所谓嗔,是个总名称,它的内容包括不满意、愤怒、怨恨...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讲《西方合论》第九修持门中的净愿门。 在论典里面也讲过,菩萨呢,如果见到佛国净土,如...
众生的数目如虚空般无边无际。然而我们总是认为,我们只和少数众生有所关系。无论居住在什么地方,我们总是喜爱一些...
仲闵《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齐玉《佛祖统纪》 | 下篇:莹珂《佛祖统纪》 |
【毗舍佉】 或鼻奢佉。此云别枝,即是氐宿,以生日所值宿为名。...
无余依涅槃界中般涅槃者一切无别
门火
粗品杂染
荼吉尼法
有愧
礼法有三
难信之法
本未有善
唵阿吽
刍摩
释难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大藏经】【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玉耶女经

佛陀为什么没有主动说法,而是等待众生祈请

转变知见离开痛苦
印光大师嘉言录--分禅净界限

五欲的过患

面对死亡而改变人生的观念
圣严法师《瞋心与慈心》

欲修净土佛国者,当发大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