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通游天台见智者净土仪。欣然会心。尝至招手岩因陈大愿。念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诵已投身岩下。若有神人捧之于树。乃复整心登岩曰余生可厌大愿已发惟海众菩萨同相接引。再投而下。适在蒙茸草上。久之复苏。寺众舁归。身心无损。后游越之法华山。一夕见白鹤孔雀行列西下莲华开合光相现前。乃起礼佛趺坐而化(石晋)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543~616)隋代僧。为智顗门下第一人。南阳人,俗姓郑。虽受岳阳王叔慎之重用,仍毅然剃度出家。于金陵从智顗学教...【无余依地】 p1069 瑜伽五十卷二十三页云:如是已说有余依地;云何无余依地?当知此地、亦有三相。一者、地施设安...【义妙】 p1239 瑜伽八十三卷十二页云:义妙者:谓能引发利益安乐故。...【诸法得舍差别】 p1352 瑜伽一百卷十八页云:又于此中,应知诸法如其所应,若得若舍。谓有一类,由受所受故,或舍...(术语)色界之中间禅,无寻之心所,唯有伺之心所也。...(术语)修禅行而远离乱意也。无量寿经下曰:深心定心。智度论二十六曰:定心者,定名一心不乱。乱心中不能得见实事...西晋尼师。生卒年不详。彭城(江苏铜山)人,俗姓仲,名令仪。武威太守诞之女,幼好学,早寡。西晋建兴年中(313~...大宝积正法经云: 一、乐住林间 谓修菩萨行者,当离愦闹,住于山林空闲之处,寂静宴然,思惟正道,而广集一切...(书名)三十卷,唐释道宣撰。其书续梁僧祐弘明集而体小殊。分十一篇:一曰归正,二曰辨惑,三曰佛德,四曰法义,五...指宇宙万象之真实相,乃离于相对的差别之相,而为真实绝对者。此为凡夫迷妄所无法窥透之法界妙理。无量义经说法品(...因明用语。古因明立论之八种要素,又作八成立因。有二说,瑜伽师地论卷十五及显扬圣教论卷十一中谓之宗、因、喻、同...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有; 能灭无始亿劫业, 令彼苦恼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维摩诘所说经...眼里要有大众的影子,耳里要有大众的声音,心里要有大众的功德,身上要有大众的恩惠。我们的智慧是修来的,希望大家...问: 烧开水时,水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算犯杀生戒吗? 大安法师答: 烧开水,里面是会烧死大量的微生物。但是在我们...
走运与倒霉,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绝对对立的两个概念。世人无不想走运,而绝不想倒霉。 其实,这两件事是有密切联...
口业,我们第一句话是病从口入,吃很多肉,吃很多不应该吃的东西,然后还一句是祸从口出,很多灾祸是由于你讲话不合...这条讲的是不要张扬别人的短处,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张扬人家的短处,就是说是非,揭露人家的短,这最容易跟人家结...
农历九月二十九日是药师佛圣诞日,关于药师佛的大愿及修持利益,有一则颇为典型的公案。 玉林国师的前世今生 明末清...
我们出生以后,心中就有一个知见,坚定的想法。什么想法?我们总是希望留恋世间当中,使令自己的寿命越长越好,就是...
阿赖耶识的相貌差别,是就着阿赖耶识,因为不同的我见、名言跟业力的熏习,有共相、不共相跟无受生种子相、有受生种...
志通《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德美《佛祖统纪》 | 下篇:绍岩《佛祖统纪》 |
(书名)一卷,高丽沙门谛观撰。以灌顶之八教大意为宗,更详名相,且略前三教之十乘而明圆教之十乘。本书之注述如下...
智越
无余依地
义妙
诸法得舍差别
无寻唯伺
定心
净检
四善法(二)
广弘明集
实相无相
八能立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大藏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藏经】【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纪念本焕长老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好好修行
烧开水算犯杀戒吗

走运与倒霉

把不妄语作为口业的最高准绳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消灾延寿,相貌圆满,辩才无碍……这尊佛都能满愿

我们不爱过去未来,只爱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