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道生。魏氏。钜鹿人。幼从竺法汰出家。披对经诰一览能诵。年在志学便登讲座。吐纳明辩虽宿望莫敢酬抗。初依庐山常以入道之要慧解为本。乃与僧睿慧严慧观等游学长安。从罗什受业。关中僧徒咸仰神悟。尝喟然叹曰。自经典东流。译人重阻多滞权文。鲜通圆义。若亡筌得鱼始可以言道矣。于是校阅真俗精练空有研思因果。乃立善不受报及顿悟成佛义。又著二谛论佛性常有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并笼罩旧说妙有渊旨。守文之徒嫌嫉竞起。师又以法显三藏所翻泥洹经本先至(六卷成文)经云除一阐提皆有佛性。师云。夫禀质二仪皆有涅槃正因。阐提含生之类何得独无佛性。盖是经来未尽耳。乃唱阐提之人皆得成佛。时大本未传。孤明先发。旧学僧党以为背经。遂显大众摈而遣之。师正容誓曰。若我所说背经当见身疠疾。若与实相不背。愿舍寿之日。踞师子座遂拂衣而行。及后大经至。圣行品云。一阐提人虽复断善犹有佛性。于是诸师皆为愧服。师被摈南还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至阐提处则说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说契佛心否。群石皆为点头。旬日学众云集。忽雷震青园佛殿。有龙升天。因改寺曰龙光。师于寺请罽宾律师译弥沙塞律传于世。既而辞众复投庐山预莲社。久之还都止青霞寺。宋文帝大会沙门亲御地筵。食至良久众疑过中。帝曰。始可中耳。生乃曰。白日丽天。天言始中。何得非中。遂举箸而食。一众从之。莫不叹其机辩。时王弘范泰颜延之。并挹敬风猷。相从问道。元嘉十一年十一月庚子于庐山升座说法。将毕众见麈尾纷然坠地。隐几而化。宛若入定。诸师闻益信前誓有证。翌日葬于庐山之西阜。初关中僧肇始注维摩诘经。世咸玩味。师乃更发深旨。人服其妙。所述维摩诘法华泥洹小品诸经皆有义疏。时以师能推阐提得佛之义。于是显其顿悟不受报等论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子题:不净持戒、净持戒、破戒人、持戒有二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百论中,罪福俱舍,为天持戒,名 不净 也。又成...指阿修罗道之琴。阿修罗因福德使然,虽欲听闻曲调而无弹者,琴亦能随意出声。大智度论以此比喻法身之菩萨,心无所分...释尊于过去世修菩萨行时之名,属于佛陀著名本生谭之一。又称雪山童子、雪山婆罗门。略称雪童。据北本涅槃经卷十四记...犹言“骑牛觅牛”。比喻凡夫不见自心之佛性而向外觅求,犹如骑驴觅驴,不知自己座下即为所求之驴。[从容录第五十七...义现观者,谓即于诸谛增上法中已得上品,于诸谛境谛察法忍,此忍居顺决择分位,所以者何?由即于如上所说法中如理作...(杂名)成列之树林也。阿弥陀经曰:七重行树。同经通赞疏卷中曰:七重行树,七重宝树,国中行列,常开异华,更无凋...【离欲界】 p1425 瑜伽十三卷十二页云:修道所断诸行断故;名离欲界。...华严经所说十种佛之一。佛证悟了一真法界的大智慧之后,其大光明遍照一切法界,故称法界佛。...(人名)梵名时婆Jiva,又曰时缚迦Jivaka,译言活命。有二人:一为大医,能活人命者。一由佛受必活命之记别者。俱舍...(譬喻)如病眼之人,见空中如花者浮动,是名虚空华,譬事物之无实体也。楞伽经一曰: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楞严...苦相者,谓内外身心二苦,此二苦成一切诸苦相,有三苦、八苦等之苦。 一、三苦 三苦者,谓苦苦、坏苦、行苦。...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
外在的境界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折射。佛教中说,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我们自身,依报是我们周围的一切环境,包括山...授三皈依大意 第一章 三皈之略义 三皈者,皈依于佛法僧三宝也。 三宝义甚广,有种种区别。今且就常人最易了解者,...
《四十二章经》中,佛说: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之者。何谓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之者?即是无所染着...古时候有一位梵志,通达多种经典,很有学识,是位颇具智慧的道人。因而他很自负,以为天下没他不知的事了。梵志为了...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困难与挫折,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然而,在困难与挫折当中,有人灰心了、沮丧...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及忆净土。 譬如世人切事系心,虽经历语言、去来、坐卧及种种作务,...问: 弟子知道娑婆世界很苦,但是提不起来极乐世界的乐,弟子应当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这也是实话。因为娑婆世界...一天深夜,我沿着一条灯光昏暗的小径走回家。经过一片厚厚的丛林,我突然听到有人挣扎喘息声。我慌乱地停下脚步,仔...
法师道生《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法师慧持《佛祖统纪》 | 下篇:法师昙顺《佛祖统纪》 |
梵语 mudrā,巴利语 muddā。音译作母捺罗、慕捺罗、母陀罗、牟陀罗、目陀罗。又作手印、契印、印契、密印、印。即...
净不净持戒
阿修罗琴
雪山大士
骑驴觅驴
义现观
行树
离欲界
法界佛
活命童子
虚空华
苦相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对别人产生反感厌恶,是我们过去的恶业所感召
弘一大师《授三皈依大意》

赤裸裸地来到这世间,亦两手空空的离开
白昼举烛
如何战胜逆境,在逆境中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