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可久。钱唐钱氏。天圣初。覃恩得度学教观于净觉。无出世志。喜为古律诗。苏轼监郡日。尝与师及惠勤清顺为诗友。所居西湖祥符。萧然一室。清介守贫。未尝有忧色。轼来守钱唐。当元夕九曲观灯。去从者独行入师室。了无灯火。但闻瞻訇余香。叹仰留诗。有不把流离闲照佛世知无尽本非灯之句。蒲宗孟集钱唐古今诗。求藁于师。师曰。随得随去。未始留也。闻者高之。晚年杜门。送客不逾阈。辟谷安坐观练熏修。如此十余年。窗外唯红蕉数本。翠竹百个。淡如也。一日谓人曰。吾死蕉竹亦死。择瑛公亦死未几皆验。人嗟异之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华严经疏中以大海十相,来形容十地菩萨的修行,即:次第渐深、不受死尸、余水入失本名、普同一味、无量珍宝、无能至...(术语)开与废及会也。天台所谓论本迹二门开会之三义。开者开除,除权教及迹门也。废者废舍,舍权教及迹门也。会者...五分法身之一。解脱知见为如来法身之一分,故称解脱知见身。又作解脱所见身、解脱知见蕴、解脱知见众、解脱知见品。...(术语)受领于六根之六尘曰六受,行住坐卧语默曰六作。又六根之作业也。止观二之二曰:若有诸尘,须舍六受。若无财...又作界分别观。为五停心观之一。谓观想身由地、水、火、风、空、识等六界所假合,以舍去我执之观法。[成实论卷十二...为大乘庄严经论卷一归依品所举修习佛道之三种胜勇猛。即:(一)愿胜勇猛,谓初修行之时,发四弘誓愿,发大勇猛,成佛...谓佛菩萨等变化成各种身,依众生之根机而广行化导。又作分身遣化。佛为摄取十方有缘之众生,起大慈悲,以方便示现种...(一)五百位已得阿罗汉果之比丘各说自身所由生之原因。或观无明即是身因,或观爱与无明为身因,或说行识、名色、六入...Tanwuchen 东晋僧人。中印度人。幼出家,初学小乘兼究五明。见《大般涅槃经》,悔而改学大乘。年至二十诵大小乘...唯识宗认为世间内外之一切皆由阿赖耶识所变现,可概分为共中共、共中不共、不共中不共、不共中共四种,称为四变。据...指五种善恶。能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戒者,称为五善。反之,破此五戒者,称为五恶。五恶招...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了解这个佛的本怀之后,我们也要把出生死、成佛道作为我们学佛的终极目标,这种正信、正见先要接受。要实施这样的目...
一九一七年,我四十三岁,在营口开药铺,每天除看经外,还附带着出诊。如遇有钱人,看病吃药全要钱,遇穷人则施医施...问: 师父,为什么我们修行要远离恶友呢?那些恶友,难道不是生了病的孩子吗?也需要我们去帮助啊!请师父慈悲开示...
(第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
问: 日本有年轻人透过自杀网站相约自杀,而台湾也有自杀网站,既然人生是苦海,为什么人不能自杀? 圣严法师答: ...法师与小食客 慈惠、慈嘉二位法师留日期间,一天相约到日本料理店午餐。坐下以后,发现邻桌一对年轻夫妇正在专注地...问: 在五戒的大妄语中,佛陀严禁弟子宣说过人之法,请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净界法师答: 过人法,它...
一、到阴间去了 在当时,闹时令症的人最怕闹肚子,只要肚里一响,泻几回肚,不几天就要死!这种病在当时好像有邪气...
法师可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法师子仿《佛祖统纪》 | 下篇:法师灵照《佛祖统纪》 |
【五事三世分别】 p0277 瑜伽七十二卷十四页云:问:如是五事,几去、来今?几非去、来今?答:四、通三种。真如、...
大海十相
开废会
解脱知见身
六受
无我观
三种胜勇猛
分身摄化
五百身因
昙无谶(Dharmaksema 385~433)
四变
五善五恶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推荐】净土法门的本质要点

倓虚大师的出家因缘
修行为何要远离恶友

宏海法师:观无量寿佛经

圣严法师关于自杀的问答
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应该如何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