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净悟字机先。温之乐清李氏。幼知厌俗。往依雁山飞泉圆觉。十九具戒。初谒定庵统学教观。时休庵居寿昌。笃于讲说。往求受业。庵问定庵何以示人。师曰。演索车义。庵曰。寂光土索车否。师不领。畜疑在膺几废寝食。庵感其用心抚其背曰。疑端发露宝所非遥。居无何忽有契会。自是宗门疑难迎刃而解。吴越讲席。无不纵观。志气高卓。少有许与。每自诲曰。折铛煮饭。偃息中林。借虚空口。对万象说。余亦何愧。至若所学不充。因人成事。执数行纸上语。聚百十雏道人。大厦广居食前方丈吾弗为也。师始于飞泉作兴栋宇。既而勉徇众请。出主天台净土。日勤讲说百废具举。晚归飞泉故居。课佛为业。及属疾大书以示众曰。求医问药挠吾化也。吾将默观其变。明旦危坐而蜕。时开禧丁卯九月二十六日也。阇维之日。耳与齿俨然。门人文虎。塔于寺之西麓。北涧居简为之铭曰。是为豁庵。听说总持。两种不坏之藏。道德所重。虽隐而彰。吾知夫异代而同心者。堕泪于雁山之阳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梵语 kalpāgni,巴利语 kappaggi。又作劫尽火、劫烧(梵 kalpa-dāha)。指坏劫时所起之火灾。于佛教之世界观中,...何等任持离欲?谓饱食已于诸美膳生厌背性...(名数)勒那三藏Ratnamati,对于北方之俗,不习礼佛,教以七种礼佛。混是非浅深,皆教人心之我慢使归于正法也。一...【七种随眠】 p0056 瑜伽八十九卷七页云:复次烦恼品所有麁重,随附依身,说名随眠。能为种子,生起一切烦恼缠...【一切行苦】 一切有为有漏之法,皆迁流不息,故称为一切行苦。这是如来所说四法本之一。(四法本为一切行无常,一...亦名:无主房戒制意 子题:比丘自造房开意 戒本疏·十三僧残法:“(僧残)第六,无主不处分过量房戒。就制意中。(...【宿住随念智】 p1022 瑜伽六十九卷十二页云:若于过去生自体差别,明了记忆;名宿住随念。若智,具大威德,修所成...(名数)一外光明,日月火珠等之光明能除暗者。二法光明,妙法能除愚痴之暗者。三身光明,诸佛菩萨及诸天等之身有光...【六相解释一切契经】 p0311 瑜伽八十二卷十七页云:复次由六种相,应当解释一切契经。一者、遍知事故。二者、舍离...【有虚诳语者】 p0550 法蕴足论一卷十四页云:何等名为有虚诳语者?谓于虚诳语,不深厌患,不远不离,安住成就...【阿罗汉有六种】 p0778 大毗婆沙论六十二卷四页云:阿罗汉有六种。一、退法,二、思法,三、护法,四、安住法...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晚课蒙山施食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祖师大德总是苦口婆心劝人老实念佛。这句看似简单,实则深妙的箴言,人人道得,却未必人人行得。然而,行人若不能老...
我现在的心态,是衷心感激这一生中,所有遇到过的法师、长者、大德、善知识、父母妻友。而特别要强调,我昨晚所发觉...贫穷布施难。然而,佛陀告诉我们不用财物也能布施。称无财七施: 一:和颜施。对待一切人我们要和颜悦色,笑脸相待...
【原文】 阿弥陀佛慈悲愿力,遍周法界,普接众生,作大摄受,不令漏失。阿弥陀佛阴入界①身,遍同法界,普示众生,...
一个念佛人为什么他的种性高贵?《无量寿经》说,念佛者就是大乘第一弟子;阿弥陀佛发愿:只要你信愿持名,能得到天...
一、什么样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孙 印光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极高,与近代高僧虚云、太虚、谛闲等大师是均为好友,弘一大...
冬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森林中有十几只刺猬冻得直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但却因为忍受不了...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一个宽容的人善于补人之过,容人之短,体现出一种人格魅力。 宽容是理解、沟通的桥粱。不懂...
法师净悟《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法师了生《佛祖统纪》 | 下篇:法师法登《佛祖统纪》 |
(术语)供阏伽于佛也。...
劫火
任持离欲
七种礼佛
七种随眠
一切行苦
无主不处分过量房戒制意
宿住随念智
三种光明
六相解释一切契经
有虚诳语者
阿罗汉有六种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老实念佛的人是什么样的

沈家桢居士的学佛经过
贫穷的人有七种布施

阿弥陀佛怜念众生,生生世世不相舍离

【推荐】念佛者得人天鬼神恭敬

什么样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