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神邕。字道恭。晋太尉蔡谟之后。世居越之诸暨。在襁褓中闻唱经声必凝神静听。年十三入道。依法华俊师。开元二十六年。奉敕得度。从俨师学四分律。俨曰。此子必为学者司南。既而去依左溪。学止观法华玄义。五夏敷演。听者悦服。天宝中游长安居安国寺。公卿问道结辙而至。适安史继乱振锡东归。道出襄汉。有著作郎韦子春。学瞻气刚与之酬酢。子春堕负满座惊服。中书舍人范咸叹曰。师可谓尘外摩尼(取若珠之明莹不染尘也)论中师子(取其论说若师子吼)既返故乡。居法华寺。自至德讫大历。频受众请登坛受戒。自丹阳以南。金华以北。称为教授师。建伽蓝于焦山赐额。大历初。中岳道士吴苆。造论毁佛。观察使陈少游。请决之。师约吴苆面论邪正。旗鼓才临苆已败北。遂著翻邪论三卷以攻余党。弟子智昂灵澈进明慧照等。依学有年。咸明禅慧。为当时闻人焉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故事)三国佛教略史曰:大业五年,诏天下僧徒无德业者,并罢道还俗。寺院冗余者,亦皆毁折。庐山沙门大志素服哭于...外在的行为没有过失,内在的心境没有烦恼,叫做清净。...谓由于果报的障碍而不能修行佛法的地方,如三恶道及无想天等是。...(一)又作五衰相、天人五衰。天人于寿命将尽时身体所现之五种衰亡相。即:(一)头上之花(或冠)萎靡。(二)腋下出汗。...【转依位别有六种】 p1409 成唯识论十卷三页云:转依位别,略有六种。一、损力益能转。谓初二位。由习胜解及惭愧故...(行事)七月十五日也。安居九十日行既竣,而行所谓自恣作法之日也。十方诸佛,欢喜卒其安居之修道,故亦曰佛欢喜日...【现量相违】 p0953 因明入正理论云:现量相违者:如说声非所闻。如疏四巻二十一页释。...【痈根】 瑜伽九十五卷十页云:又卽此爱、能与生已依五取蕴如痈病等所有众苦、为因缘故;说名痈根。 p1464[...(术语)显曰一真法界。密曰独一法界。一切诸法,真如平等,故为一即一切法,一切法即一法,举一法,则一切诸法悉归...【四种补特伽罗乐往世间道发起加行】 p0472 瑜伽三十三卷一页云:问:此中几种补特伽罗,卽于现法,乐往世间道,发...(物名)Kusumamālā,译曰华鬘。贯花为轮者。玄应音义一曰:俱苏摩,此译云华。摩罗,此译云鬘。案西国结鬘师多用...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及天龙夜...(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
我们信解、领纳这个理念,自然就能建立一个矢志不移的目标:将当生往生净土作为吾人斯世修行的唯一目标,不再去打其...
百丈禅师的从林二十法则中说:从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精进以持戒为第一被排到第三...
佛陀真正的智慧,叫作安住心性、历事炼心。就是说人生你追求它,当然是伤痕累累;你逃避它也非常可惜,因为它是一个...
我们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过去业报所感,要追求幸福,不是从外边求的。我们要做好事,存好的心,才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慢...
佛陀来到人世间以后,他看到了两件事情:第一个,就是这个三界起火了。这个火的意思就是躁动不安,它是由过去的业力...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虽不为求禅定。智慧出要之道。但遭种种众厄。贫穷困苦。忧恼逼迫者。亦应恭敬礼拜供养。...
佛教是反对饮酒的,无论在家、出家,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饮用。对于酒的定义和分类,经、论、戒典多有详说。据《俱舍论...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佛说阿弥陀经》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个净土一法确实难说,难说...
禅师神邕《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禅师玄觉《佛祖统纪》 | 下篇:禅师道遵《佛祖统纪》 |
梵语译成汉语时,有五种情形不予意译,而保留其原音(音译)。即:(一)为秘密之故,例如经中诸陀罗尼,系佛之秘密语...
大志焚身
清净
异熟障
五衰
转依位别有六种
僧自恣日
现量相违
痈根
独一法界
四种补特伽罗乐往世间道发起加行
俱苏摩摩罗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推荐】净业行人今世修行的唯一目标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

追求它是伤痕累累;逃避它却也非常可惜

度众生苦,一切要从利他的角度出发

佛陀为何把成佛之道分成两阶段

贫穷困苦种种逼迫,你该怎么办

戒律中为何反对饮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