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普明。会稽朱氏。少有异志。尝聚沙为塔刈蒿为殿。有僧乞食见之曰。郎子有善根可向天台出家。彼有初依菩萨现身说法。陈大建十四年。来天台值智者讲次。座众初散礼足归依。智者笑曰。宿世愿力今复相遇。于是服勤左右专习禅法。行方等般若诸三昧诵通法华。后随智者止庐山。于陶侃瑞像阁。行请观音三昧。隆冬身不衣絮。正行道间。见一异僧。谓之曰。汝名法京未为嘉称。可改为普明。此言明者。谓能照了三世也。智者闻之曰。既是冥示宜从新名。智者住玉泉。令造大钟充佛陇。用劝江陵道俗竞为经营。偶盲人来视。师知相不吉。模开果缺。乃倍工再冶。诫不具者莫至。其声远闻七十里。暨居国清以取水为艰。指其石曰。此石出水不亦快乎。泉即涌出日给千众。尝铸丈六卢舍那像。感异人施金为助。国清讲堂狭小师欲广之。章安劝勿改。俄而栝州都督周孝节(温州在陈隋为栝州)施杉柱泛海而至。章安在赤城。忽见师身十余丈。高出林表。翼从数十人。语章安勿苦谏吾所作当有成。章安感其神异望林合掌致敬曰。当依仁者区画。创堂之日。感山神隐形而至。若雷震。摧树倾枝。阔一步许。自佛陇下至于寺。日暮还返。声如初至。比房闻师与之共语。多劝神为善。建堂既毕。忽盖破衣与众言别。奄然坐逝。信宿屈左三指。师不畜私财。以所得施。造金铜像十躯。阅大藏二过。每作利益事。一运其心金帛自至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凡八卷。清代厉鹗撰。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云林寺即杭州西湖灵隐山之灵隐寺,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赐名云...(杂语)又作四园,忉利天之王,帝释所居善见城外四面之庭苑也。一众车苑,在东方,此苑中随天之福力而现种种之车。...(人名)仙人名。大日经疏十六曰:鸯竭罗私,是汗液义也。此仙不从胎生,从汗液而生,故得名也。...宋代僧。越(浙江绍兴)人。住温陵开元寺,世称温陵大师。宣和年间,撰妙法莲华经解二十卷,以阐扬天台奥意。又精通...叶为时、世之意。八叶即八世、八代,或为八世法孙之意。敕修百丈清规卷八天下师表阁记(大四八·一一五七中):“菩...慧解脱补特伽罗者,谓已尽诸漏而未具证八解脱定,唯究竟断慧,所对治烦恼障故。...(名数)一利供养,捧香华饮食等也。二敬供养,赞叹恭敬也。三行供养,受持修行妙法也。又如其次第,名之曰财供养,...(杂语)Pratikrānta,译曰顺次第。唯识述记四末曰:逆次第云阿奴羯烂多,阿奴是逆义,羯烂多云次第。顺次第云钵剌...(故事)谓多数之塔婆也。法华经药王品曰:火灭已后,收取舍利,作八万四千宝瓶,以起八万四千塔。佛灭后阿输迦王作...梵语 arana-samādhi。谓住于空理而与他无诤之三昧。在佛弟子中,解空第一之须菩提最通解空理,故于弟子中所得之无...指禅林中收受书信之法。据禅苑清规卷六受书载,受书之法有三:(一)对尊宿之书信,须先薰香迎请,再遥向该尊宿居住之...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为什么戒杀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 世间一切,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了。即使小如蝼蚁,遇水尚且奋力挣扎;人们往往宁...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在周末休闲的时候,慢慢地泡一壶茶,享受假日的休闲。不过,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喝茶养生的。我们来...
如果一个人具有了正确的义利观,就会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企业的成员能有正确的荣辱观,尊道贵...
问: 请问法师,专修净土的人在做早晚课的时候可以加念其它的咒语吗? 净界法师答: 我认为是可以的。 当然这个地方...
以此不可思议殊胜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况享福之时,必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如置毒于醍醐之中,便能杀...
问: 平时深信切愿,行持也坚持,但临终时四大分解,凡夫保持不住佛念,只能随业投胎去了,此时神识已掌控不了,怎...问: 回向的功德很大吗? 宽见法师答: 是功德很大。但是跟你的发心清不清净啊?方法对不对头也有关系。 问: 回向...
以我自己而言, 一生感果苦得很,常生惭愧,怕错因果,运落因果。少年就想住茅篷,放下万缘,偷安度日,结果还是放...
禅师普明《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禅师法慎《佛祖统纪》 | 下篇:禅师智璪《佛祖统纪》 |
(人名)又云日出论者。小乘十八部中经量部之元祖也。唯识述记二本曰:日出论者即经部本师,佛去世后一百年中,北印...
增修云林寺志
四苑
鸯竭罗私
戒环
八叶
慧解脱补特伽罗
三种供养
钵刺底羯烂多
八万四千塔
无诤三昧
受书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悲华经
为什么要戒杀
18种喝茶方法损害健康

企业的保富之道

净土宗的杂修与圆修有什么区别呢

净土行人必须彻底斩断此等念头

临终神识失控,如何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回向的功德很大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