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祖迦毗摩罗尊者。华氏国人。为外道师有众三千。以神力求娆马鸣。鸣曰。汝之神力更能如何。摩罗曰。我化大海极为小事。鸣曰。汝能化性海否。问何谓性海。鸣曰。山河大地依之建立。三昧六通由兹发现。摩罗闻之即能信入。与三千众同时悟道。受师付嘱宣布正法。于南天竺大兴饶益。造无我论足一百偈。此论至处魔外摧折。时西印度有太子名云自在。仰师道德请入宫中供养。摩罗曰。佛戒沙门不得亲近王臣权势。太子曰。城北有一山窟可往居否。摩罗即往趣之。路见大蟒。为其说法授戒。其蟒即隐。及至石窟。有素服老人出迎谢曰。我昔为僧持戒好静。新学请益应答之际。多起嗔心故报为蟒。今居此已千载。适闻说法已得脱苦。故此拜谢(佛灭至此。方六百年。此蟒应是迦叶末法时为僧。故云千载)摩罗化缘已毕现通入灭。众取舍利起塔供养(付法藏经)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谓以耳语传授戒法。为密教修法之一。又作三诵三昧耶。即于行灌顶时,先引导受戒者入道场内,以净布覆其面,再于其耳...(譬喻)说法照了,譬如电光。无量寿经上曰:震法雷,曜法电。同慧远疏曰:义无碍智益众生也,电光一发,有物斯睹。...(植物)木槵子也。于数珠用之。校量数珠经曰:槵子掏一遍,得福千倍。木槵子经曰:若欲灭烦恼障报者,当贯木槵子一...在众比丘中特别邀请一人来供养。若是如法的比丘,是绝对不会接受这种别请的。...(术语)受戒后,顺于戒体能受持戒相也。又保护离饮酒戒,诸余之律仪也。大乘义章十曰:始心纳法名之为受,顺法防护...【阿赖耶识】 p0776 瑜伽七十六卷一页云: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 二解...(术语)修行证理也。像法决疑经曰:一切众生本是佛,今亦修证还成佛。传灯录(南岳章)曰:修证即不无,染污亦不得...即北方。大日经持诵法则品(大一八·五三上):“北面胜方住莲座,淡泊之心寂灾事。东面初方吉祥座,悦乐之容增益事...(术语)比丘房内所煮之食物也,是为不净食之一,比丘不得食之。...(人名)齐邺西龙山云门寺僧稠,能修禅法。尝山行见两虎斗,以锡杖中解之而去。齐文宣帝为建云门寺。屡幸寺,稠师守...全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称菩萨诃色欲经、菩萨呵色法经、呵色欲法。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容谓女色为世间之枷锁...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末世众生,欲了生死,非仗佛力,决难如愿。至于各宗法门,俱应研究。而智识浅鲜,世务纷繁之人,何能兼顾。欲学余宗...
接着看正明事忏的下一段。 则业有轻重,定不定别。或有转报,或有轻受。并如《佛名》方等诸经所明。 这是说明事忏利...问: 善导大师的弘愿门是怎么回事? 大安法师答: 善导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他在《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中,...
现在我们关键是要认识五根放逸的过患,一定要在这上面反复衡量。以前的人讲几句就很明白,就会按这样去做。但是今天...
我们要断除贪心,祖师大德作了一个偈子说:贪多业亦多,贪少业亦少,万般诸烦恼,除贪一时了。 这个偈子说,我们的...
有两句俗话:什么人说什么话,三句话不离本行。因为晚学是个做梦的人,所以好说梦话。说了好几天的梦话,还未说完。...树下生伟人 假若有人从两千五百年前到现在肉体还活在世上的话,那就是佛陀弟子中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尊者。 不久之前,...2012年一月一日,元旦,又是传统的腊八节,佛家的佛成道日。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
十二祖迦毗摩罗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十一祖马鸣尊者《佛祖统纪》 | 下篇:十三祖龙树尊者《佛祖统纪》 |
亦名:无主房戒制意 子题:比丘自造房开意 戒本疏·十三僧残法:“(僧残)第六,无主不处分过量房戒。就制意中。(...
耳语戒
法电
槵子
别请
防护律仪
阿赖耶识
修证
胜方
内煮
稠禅师
菩萨诃色欲法经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印光大师:深信净土后,方可学余宗

因烦恼而造罪时,不要这三时都有心
善导大师的弘愿门是怎么回事

五根放逸的过患

十恶五逆,都是因为这个贪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