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祖龙树尊者。南天竺国梵志之裔。始生之日在于树下。由入龙宫始得成道。故号龙树(西域记。梵云那迦阏树。此翻龙猛)佛去世后七百年出。天姿聪悟。在乳哺中闻诸梵志诵四韦陀典。有四万偈。偈各三十二字。皆达句义。弱冠驰名独步诸国。天文地理星纬图谶。及余道术无不综练。尝与契友三人议曰。世间义理可以开神明发幽旨者。吾辈悉达之矣。更以何方而自娱乐。复云。人生唯有追求欲色为至乐耳。乃俱往术家学隐身法。师念曰。此四梵志才智高远。今以术故屈辱就我。若授其方则永见弃。乃各与青药一丸水磨涂眼形自当隐。龙树闻香。便识此药有七十种。名字两数皆如其方。师闻大惊。即以其法具授四人。既得其药翳身游行。相与入王后宫数月。美人怀妊者众。王问智臣。臣曰。若非鬼魅则是方术。可以细土置诸门中。若是方术其迹当见。设是鬼魅入必无迹。人可兵除鬼当咒灭。王用其计。果四人足迹。乃令勇士挥剑空中。斩三人首。近王七尺刀所不至。龙树敛身依王不能加害。始悟欲为苦本。即自誓曰。若免斯难当诣沙门受出家法。既得出宫便入山至一佛塔。摩罗来访。龙树迎之曰。深山孤寂。大德至尊何枉神足。摩罗曰。我非至尊来访贤者耳。龙树默念。此师得决定性否。明道眼否。是大圣继真乘否。摩罗曰。汝虽心语我已意知。但办出家何虑吾之不圣。龙树悔谢即求出家。于九十日诵通三藏。阎浮所有皆悉通达。辩才无碍。自谓一切智人。欲从瞿昙门入。门神告曰。今汝智慧。何异萤火齐于日月。以须弥山等亭历子。我观仁者非一切智。云何欲从此门而入。龙树情屈心自念言。世界佛经虽妙句义未尽。我当更敷演之开悟后学。复欲立师教戒。更造衣服令少不同。欲除众情选择良日。便欲成造。独处静室水精房中。大龙菩萨愍其心念。即以神力。接入大海宫殿。开七宝函与诸方等经典。九十日中通解甚多。龙曰。汝今阅经为遍未耶。师曰。汝经无量不可得尽。我今所读。足过阎浮十倍。龙曰。忉利天上诸经。复过此中百千万倍。师于宫中修行豁然通达。善解一相深入无生法忍。龙知悟道送师出宫(辅行云。龙接入宫。一夏但诵七佛经目)南天竺国王深染邪见师欲化之。躬持赤幡在王前行经历七载。王问何人。答曰。我是一切智人。王曰。诸天今者何所作为。答曰。天今正与阿修罗战。须臾空中刀剑相继而坠。修罗耳鼻从空而下。王始惊悟稽首作礼。是时殿上万婆罗门。叹其神德除发出家。诸外道众来共议论。一言便屈降伏出家。有婆罗门善知咒术。白王求与捔力。婆罗门化大池莲华自坐其上。龙树化白象入池。鼻绞莲华高举掷地。婆罗门伤背。白师悔过。因求出家。龙树造大悲方便论五千偈。大庄严论五千偈。大无畏论十万偈(辅行云。大悲论明天文地理。作宝作药。大庄严论。明修一切功德法门。大无畏论。明第一义。中观论者。是其一品○即大智度论也)优波提舍论十万偈。有小乘法师。见师高明常怀忿嫉。师所作已办问小乘言。汝今乐我久住世否。答曰。仁者实不愿也。忽一日入月轮三昧。唯闻法音不见形相。唯弟子提婆识之曰。师示佛性非声色也。龙树乃付法提婆。复入闲室经日不出。弟子破户视之。见入三昧蝉蜕而去。天竺诸国并为立庙敬事如佛(付法藏经。摩诃摩耶经○智者云。树生生身。龙生法身。故名龙树。孤山慈云皆称龙树为十三代。凡即西土正统。不收末田地也)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亦名:解有戒场大界法 子题:先解大界后解戒场、戒场不得在大界遥解、戒坛 行事钞·结界方法篇:“(一,示先后)若...(术语)人身无实如幻,是名幻身。圆觉经曰:幻身灭故,幻心亦灭。...种类摄者,谓蕴界处其相虽异,蕴义界义处义等故展转相摄。蕴义等者,谓色受等皆有聚义,虽相各异一切相摄更互相望同...(术语)谓或于某体以秘法封神佛之神灵者。...(经名)一卷,唐不空译。造般多罗道场,中央安置如意轮王菩萨,周围安置七星之像,及诃利低母,禳灾之法也。...1、见惑和思惑。见惑是见解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不正见是;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凡二卷。明代僧无愠编于洪武年间。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本书内容采自罗湖野录、云卧纪谭、丛林公论、禅林宝训、诸...(术语)观世音之慈眼普观一切众生谓之普眼。大日经疏五曰:如来究竟观察十缘生句,得成此普眼莲华,故名观自在。约...(术语)一物之生,亲与强力者为因,疏添弱力者为缘。例如种子为因,雨露农夫等为缘。此因缘和合而生米。大乘入楞伽...勤者,被甲方便无下无退,无足心勇为体成满善品为业,谓如经说,有势有勤有勇坚猛不舍善轭,如其次第应配释被甲心勇...(天名)Marici,又曰摩梨支,摩利支天,摩利支菩萨,摩利支提婆。译曰阳焰。以其形相不可见不可取,故名。又曰华鬘...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
何为水到渠成呢?就是功夫纯熟的时候,你嘴上在吃饭,你的心还在念。你们试试看,到那时候吃饭,那个饭菜好不好吃,...
参禅要有绝对、不动摇的信心,这对我们的修行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当然,决定的信心不是凭空产生的,也要有因缘。...
出家人头上烧了几个香疤,为什么?还有知道的吗?三坛大戒是哪三坛?恐怕还有许多人不清楚。说沙弥戒,还不知道是怎...
禅是离不开生活的,柴米油盐是禅,穿衣吃饭也是禅。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禅意,就要靠一颗会发现、会观察的心了。 有一...师正在诵读一本书的时候,走进一个孩子。 师父,您在读什么书呀?孩子说。 在读大悲咒。法师微笑着说,继续诵他的咒...世间的人都怕做枯燥乏味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这是非常无聊的事情。比如流水线上的工人,他们从事着最单调的工作,觉...
佛陀住世时,曾经在古印度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 当时,世尊为比丘们开示:现在要为大众解说,修习四种善...
一 佛,就是觉悟了的你自己,以及给予你启发和帮助的人或物。 有位僧人说,学佛,可以先学儒和道(言下之意是学佛首...
十三祖龙树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十二祖迦毗摩罗尊者《佛祖统纪》 | 下篇:十四祖迦那提婆尊者《佛祖统纪》 |
(修法)加持线楼,带于行者之腰者。苏悉地经一曰:复取白氎丝及以麻缕,令童女染作红色或郁金色,合令作线,取结为...
摄僧有场大界解法
幻身
种类摄
封体
七星如意轮秘密要经
二惑
山庵杂录
普眼
因缘
勤
摩利支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能够这样坚持,往生就能预知时至

参禅前要注意的三个先决条件

能持戒不犯,就没有苦果

禅是离不开生活的
大悲咒与小悲咒
明一法师:枯燥乏味好用功

精勤修善得梵天之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