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使者,即十烦恼也。谓贪、嗔、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也。台家分为五钝使、五利使。
一、五钝使 谓贪、嗔、痴、慢、疑也。
二、五利使 谓身、边、邪、取、戒也。
钝谓迟钝,谓此五种妄惑,由推身见等五种利使而生,对利而言,故名为钝。利即快利,谓此五种妄惑,动念即生,造次恒有也。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老位差别】 p0622 瑜伽八十四卷十页云:复次言蹎蹶者:年衰迈时,行步去来,多僵仆故。言皜首者:发毛变改白...亦名:出家年限 行事钞·沙弥别行篇:“僧祇,七岁解知好恶者,应与出家。八十、九十太老,过七十,卧起须人,不听...(异类)一时,佛在灵鹫山。无量之众围绕时,忽海龙王率无数眷属诣佛处,佛为说深法,则大欢喜。请佛降海底龙宫,以...(神名)守佛制戒之善神也。受三归者,有三十六部之善神护之,又受五戒者,五戒一一各有五神,合有二十五神,护持五...(名数)大小乘说十智。...“增长业”之对称。指不故思业与故思业中,受他人之强制或由于无智所造之轻业。此业多有追悔等之心而不熏增业种子,...【有漏法】 p0543 瑜伽六十六卷十三页云:问:如世尊言:云何有漏法?谓意世间,法世间,意识世间。此何密意?...【八种清净说句】 p0082 瑜伽八十五卷二十页云:复次有八种清净说句。何等为八?谓由超过见慢故;名二种超过意清净...【空宗二谛】 二谛,即真谛与俗谛,亦称胜义谛与世俗谛。俗谛为迷情所见世间之事相,偏于经验面;真谛为圣智所见真...(571~626)隋唐时代僧。泽州高都(山西晋城)人,俗姓张。九岁出家,就清化寺诠禅师受具足戒,勤修禅定。更遍学诸...(杂语)楞严经八曰: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
佛典分世界之成坏为成住坏空四期,或称四劫。劫者,译云时分、大时、长时,此大时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计算,时极少为...
出家人专务世法,应赴经忏,贪图名闻,关心利养,佛行全缺,世行深追;至其极点,直使忘形,何止忘疲。悲乎痛哉! ...
佛陀说: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这是讲随喜功德的殊胜。 我们见人修善,最低限度要欢喜赞叹,需要帮忙就帮...
如来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皆令众生修戒定慧,断贪瞋痴。了幻妄之生死,证真常之心性者。然众生根有利钝,惑有厚薄...
人家管我们,不论好坏我们都接受,拿他的坏处来回光返照,不被他转走,忍下来,自己六根中会分析出事情的真相,慢慢...
所谓修行,就是修炼自己的心,你的心,听你的话,然后放到行为上能够应用,这才算是修行。我问你,你的心,听话吗?...
我们先谈一谈念佛的人为什么要修习出离心,如果不修习会有什么过失。 先看缘由。请合掌。请一位同学把它念一遍。 戊...只有长寿而没有富贵,日子也是很难挨过的。为什么有人只有寿命长而缺乏富贵;有的人却长寿。因为寿命和富贵不是勉强...
十使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七使 | 下篇:见思 |
(器具)入供佛阏伽之土器也。...
老位差别
出家简老少
海龙王
护戒神
十智
不增长业
有漏法
八种清净说句
空宗二谛
静藏
行淫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佛学之宇宙论——四劫

只忧道业难成,不虑身心沉没

如何免费得福报?

靠自力了生死之难

不论好坏我们都接受,不被他转走

你的心,听话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