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次第定’ 三藏法数云:‘九者,自初禅至灭受想定凡九种也。次第者,谓人若入禅时,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又入一禅。如是次第而入,心心相续,不生异念,无间无杂。定者,摄心不乱也。’
一、初禅次第定 谓人修禅定,离欲界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定观均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
二、二禅次第定 谓人修禅定,从初禅入二禅时,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
三、三禅次第定 谓人修禅定,从二禅入三禅时,离喜行舍而受身乐,唯圣人能说,而复舍念行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
四、四禅次第定 谓人修禅定,从三禅入四禅时,断喜乐故,不喜不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
五、虚空处次第定 谓人修禅定,从色界入无色界,则灭一切色相,不念种种异相,入无边虚空处。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
六、识处次第定 谓人修禅定,既得虚空处定已,心缘虚空,虚空无边,缘多则散,能破即定,于舍虚空,转心缘识,心与识法相应,则过一切无边虚空处,入一切无边识处。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
七、无所有处次第定 无所有处者,即不缘一切内外境界也。谓人修禅定,既得识处定已,三世心识,无量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即舍所缘之识,转心缘无所有处。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
八、非想非非想次第定 非想者,非识处之有想也。非非想者,非无所有处之无想也。谓人修禅定,既得无所有处定已,深知无想处如痴,有想处如痈如疮,即舍无所有处,缘念非有想非无想之法。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
九、灭受想次第定 灭受想者,即受想心灭,而不复起也。谓人修禅定,从非有想非无想,入灭受想定时,其心明利。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是为灭受想次第定。若定此定,不久即证阿罗汉果也。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即代替他人烧香或上香。又代为烧香或上香之人亦称为代香。 p1546...梵语 dharma-smrty-upasthāna,巴利语 dhammesu dhammānupassī viharati ātāpī sampajāno satimā。指观法无...(譬喻)譬五欲之害身俱舍论一曰:趣求诸欲人,常起于希望。诸欲若不遂,恼坏如箭中。...【四种通行】 p0433 俱舍论二十五卷十一页云:道于余处,立通行名。以能通达趣涅槃故。此有几种?依何建立?颂曰:...因明用语。因明论式中,体(前陈、主词)为敌(问难)者认可其实有,而立(立论)者不认可其为实有者,称为他有自无...(杂语)僧之形相。宋高僧传七曰:一行所作通神,定僧相之法王,人形之菩萨。...【利益心】 p0703 瑜伽八十四卷三页云:利益心者:云何当令若有殷重听闻正法,皆得悟解,获大利益故。...鉴真,是我国唐代赴日本传戒并首创日本律宗的高僧。唐垂拱四年(688),生于扬州江阳县,俗姓淳于,十四岁从智满禅师...济宗八棒之一。临济禅以棒喝为接化学人之要法,其中,师家为打破修行僧之愚痴迷妄,乃痛下其棒,称为苦责愚痴棒。 ...子题:共余比丘 含注戒本·四波罗夷法:“佛言,若共余比丘受大戒,白四羯磨,乃至住比丘法中者,是谓共比丘义也。...亦名:妄传欲者结罪 行事钞·受欲是非篇:“比者比丘多慢斯法,不思来业,妄行圣法。谓无病言病;不净言净;不欲言...僧伽吒经...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有这样两个故事: 一说某地一辆班车开往甲城,路遇4名歹徒调戏女司机,满车乘客中只有一位转业军人上前阻止,结果被...徒弟擦一面镜子,边擦边说:这镜子可真是贱货,几十元买了这么一大面! 师父笑着说:你可别小看了这镜子啊!它可...
汝年已六十五,戒受过两次,尚未吃素。是只知肉之味美,而不知肉之祸烈。吃时虽好,试思还时之苦,当不能下咽矣。今...问: 我修行精进一段时间后,就会退步,功课也不想做,佛号也不想念,请慈悲开示如何度过懈怠期? 大安法师答: 这...
优波笈多修得阿罗汉果后,仍然继续在摩陀罗国的那哆婆哆寺,跟随舍那婆私修习佛法,后来他才开始独自外出参学。 离...
眠为大暗无所见,日日欺诳夺人明,以眠覆心无所见,如是大失安可眠。 这个地方做一个结劝,说这个眠为大暗。这个睡...
针对我们这些背性、遭苦的众生,佛是用什么态度来对待的呢?佛在同体的心性当中,跟一切众生,无论是有情和无情都是...乞丐:能不能给我一百块钱? 路人:我只有八十块钱。 乞丐:那你就欠我二十块钱吧。 有些人总以为是上苍欠他的,老...
炼禅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十一切处 | 下篇:薰禅 |
禅林用语。禅林中,首座与大众来往交锋酬答之际,突然呈出机要法句以挑战之,称作飞说破。 p3997...
代香
法念处
五箭
四种通行
他有自无体
僧相
利益心
鉴真(688—763)
苦责愚痴棒
共比丘
欲之妄传结罪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善良才是最好的护身符
镜子老师

试思还时之苦,当不能下咽矣
如何度过修行懈怠期

小老虎修成阿罗汉

修行的目的并不是不睡觉不吃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