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一切心境,无非由妄惑而起,所以妄惑为因也。妄为虚妄,惑为迷惑。由心虚妄,对境迷惑,则能颠倒事理,是为妄惑。因谓原因,此之妄惑,乃为六趣作业受报之根原也。凡根尘识等,境受想等,无非凡夫虚妄迷惑心之所成就。六趣妄惑,大要可知。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无知略于五处为能立因】 p1095 瑜伽五十六卷十九页云:复次无知、略于五处、为能生因。一、能生疑。二、能生爱。...【声闻乘中不说阿赖耶识等】 p1395 摄论一卷五页云:复次何故声闻乘中不说此心名阿赖耶识,名阿陀那识?由此深细境...【界智】 p0865 瑜伽八十三卷六页云:云何界智?谓能了知种种界故。...亦名:畜毡褥釜镬开制、重物受畜开制、毡褥釜镬受畜开制 子题:盔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七听畜重物。毗尼母,别人...【怛刹那】 毗昙翻一瞬。僧祇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子题:戒法、戒体、戒行、戒相、法相、体相、行相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戒是生死舟航,出家宗要。受者法界为量,...(杂名)女子信徒之结社也。僧史略曰:东晋废帝太和三年,洛阳东寺尼道馨,通法华维摩,研穷理味,一方宗师,此则尼...【九种因发强力业】 p0096 杂集论七卷十九页云:复次由九种因,发强力业。谓田故,事故,自体故,所依故,作意故,...梵名 Mahāyānābhisamaya-sūtra。凡二卷。北周阇那耶舍译。又称同性经、佛十地经、一切佛行入智毗卢遮那藏经。今...暂住,谓暂时存续;无常,谓一切有为法皆生灭迁流而不常住。暂住无常,谓有为法虽属无常,然因相违缘未到,故暂时存...指入禅定之印。密教三部各有不同之入定印,佛部为法界定印,莲华部为妙观察智定印(弥陀定印),金刚部为外缚定印。...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中国的宗教市场非常非常的广大,很多的居士包括潜在的居士是渴望佛法,我们佛门的人才太少,所以,我是很希望有一批...问: 请教法师!本来念佛应该是越念越清静的,为什么我会越念杂念越纷飞? 大安法师答: 杂念是病,佛号是药。我们...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
众生在迷,贪著、攀缘、妄想执著世间、出世间的一切事物,在这一切虚妄之相上起纷争,即引起自己心上的纷争与众生之...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五》: 是人今世恶业成就,或因贪欲瞋恚愚痴,是业必应地狱受报。是人直以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现...
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佛说无量寿经》 定位生命的价值是一桩非常严肃而重大的事情,...
《大智度论》当中,有一个小故事,说明多欲的过失。 这个故事是说,有一个工人,他是为国王整理花园的,这天早上他...
佛源老和尚是铁骨铮铮的,也是独得祖师棒喝的真传。看过佛源老和尚棒喝故事的,都觉得这个老和尚是个怪人。禅宗的横...
妄惑为因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六趣 | 下篇:六根 |
结使,也简单称为结,它是一类能够束缚众生的心、结集生死,而使众生不得出离生死流转的烦恼。 从典籍上看,诸...
无知略于五处为能立因
声闻乘中不说阿赖耶识等
界智
畜重物开制
怛刹那
随戒释相总论四戒
尼讲
九种因发强力业
大乘同性经
暂住无常
入定印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悲华经
佛教的弘法人才太少了
念佛为何越念杂念越纷飞

如何判断发心的大与小

无边的生死罪业和痛苦是怎么来的

经典告诉你学佛后为什么倒霉了

【推荐】难道您还没有玩够吗

多欲的过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