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十二卷,宋台堪着。解行事钞,与资持记所见异,遂别成一家者。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远色近色】 p1256 集异门论十一卷三页云:若远若近者:云何远色?答:过去未来色。云何近色?答:现在色。复次何...有二义:(一)体与义之并称。体,指诸法平等之理体;义,指诸法差别之相用。(二)以义亦含第一义谛之义,直指法界平等...(杂语)讲完一部之书也。...谓于如来无学智见明鑒觉慧照现观等已能具起及得成就。故名为佛。...(杂名)僧堂内后堂首座之坐席也。...(地名)给孤独园之略。祇园精舍所在之处。给孤独者,须达多之译名。此园为须达长者所布施,故曰给孤独园。又,后世...(流派)又译曰卫世师Vaiśeṣika胜论。印度六派哲学之一。为呕露迦仙Ulūka(一名迦那陀Kaṇāda)所始称。分析宇...【触识所作变异】 p1451 瑜伽三十四卷六页云:云何寻思内事触对所作变异无常之性?谓由触对顺乐受触、领乐触缘、所...(术语)授传法灌顶以前所授之作法也。三昧耶有不违越之义,故于通戒,初上座,次惊觉铃作法,归命,运心忏悔,归依...(杂语)佛之尊号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诸佛救世之圣尊。...密教修护摩法所用之坛。又称光明坛、护摩火坛、火坛、军荼坛、火漫荼罗。“坛”为梵语 mandala 之意译,音译漫荼罗...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弘一大师说,学戒律要有三种心:第一、厌离有为。第二、悲愍众生,即慈悲众生。第三、求证菩提。 厌离有为,譬如说...
太虚大师说我们所有的步骤,都是为了人生改善,后世增胜,了生脱死,法界圆明。一切都是为了人生改善,但改善一定是...
昨天讲到有各种各样的邪见。如果我们修行人一旦被邪见误导了,就有前功尽弃、欲升反坠的危险。所以,对于知见的厘清...
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千百人念佛,无有一两人成就者。 这一句佛,一切菩萨、一切天...因果问题,属于佛教的基础理论,也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所以,弄清因果问题,是学佛的...
在通途教理当中,你靠自力在这个浊恶的秽土修行,别说一般修行功夫不得力的,就是大修行人,在生死关头都难以作主。...
纪晓岚曾经被流放至新疆,所以他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下了许多关于新疆的事情,其中有一则关于吃素的事例。 ...
佛陀成道之后,严格持守戒律,广为度化有缘众生。在弘法过程中,即便受到恶人辱骂,佛陀也会忍辱无嗔。曾有一个恶人...
行事会正记
【佛学大辞典】
上篇:行事钞资持记 | 下篇:行法 |
(物名)坐禅牌又称静牌。静者静虑之义,梵语禅那之新译语也。见象器笺十六。...
远色近色
体义
满讲
佛
后堂板头
孤独园
胜论宗
触识所作变异
三昧耶戒
圣尊
护摩坛
【大藏经】【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学戒律要有三种心

【推荐】别让想象破坏美好的一切

知见的厘清和建立

念佛心真不真,直在欢喜烦恼两处中取证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明白因果》

阿弥陀佛临终接引,这是自力法门没有的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