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僧堂内后堂首座之坐席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行事钞·忏六聚法篇:“忏悔之法,大略有二,初则理忏,二则事忏。此之二忏,通道含俗。若论律忏,唯局道众。由犯托...自道教初兴,佛教东来,初期颇有互相利用之处,因两者所标义旨,间有相同。佛教传入之初,译天竺文为汉字,尝袭用道...(548~626)隋代僧。瀛州(河北河间)人。从净影寺慧远学十地经论。北齐亡于北周时,师南奔陈国。隋代兴起,师复返...【十种教】 p0101 瑜伽六十四卷六页云:二、所摄者:略有十种。谓谛相教、遍知教、永断教、证得教、修习教、卽彼品...道,与五道、六道之道同义;尘道,一般指秽土而言。依华严宗之意,尘为微尘,即十方虚空界一一微尘中皆有世界,称为...(堂塔)禅林之正寝,住持之住所也,故称寺主曰方丈,因其住于此也。古来之说维摩居士之石室,四方有一丈,丈室之名...【静虑境界及佛境界不应思议】 p1380 显扬十七卷九页云:论曰:静虑者及佛二种境界中,真如及无漏性,皆不可思议。...指人死之后不复再生的邪见。...为无为解脱之对称。又作无学支,即与无学阿罗汉正见相应之胜解。此胜解为心所有法中十种大地法之一,故称有为;以此...【菩萨五相果利】 p1129 瑜伽四十七卷四页云:菩萨哀愍、于诸有情,最初能断怨害嫌恨。菩萨哀愍、普于一切利有情事...(譬喻)智慧之高如山也。涅槃经八曰:如来悉断无量烦恼,住智慧山。...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佛说出家功德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渐渐鸡皮鹤发,精神未免枯竭; 可怜老眼昏花,恰似浮云笼月; 妄想随时出生,贪心何日休歇; 不如及早念佛,苦海从...佛陀时代,有一位长者子,年纪很小时便失去了双亲,一切都必须自食其力,所以生活非常地穷困与孤苦。一天,他听人说...在印度餐馆中,每三位食客中就有一位素食者。素食者不仅有健康上的考虑,还有着深刻的宗教思考。素食者经常说,你就...
世界上最宝贵者莫如生命,任何形式的生命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杀生害命是最恶劣的行为,今人任意破坏生态环境,为...
昔日,佛在阿耨达池,对五百位阿罗汉说道:你们各自述说过去世作何善行,以致今世得以成就道果。承佛教诲,五百阿罗...
当你两只眼睛一闭,寿命尽了,能不能解脱?如果没有把握,你就得加油用功,不要想得太好了,想得太好容易懈怠因为我...
【原文】 人造恶业,如植葛藤,一本既发,枝叶蔓生。且以畜猫论,自世俗观之,不过造业一端。若明眼观之,则能长养...在舍卫国里有个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却一点也不开心,因为他一面没有孩子。他日夜虔诚的祈祷,希望能求到一...
后堂板头
【佛学大辞典】
上篇:后堂 | 下篇:后堂首座 |
(杂语)Upaniṣad,又作坞波尼杀昙,优波尼沙陀。译曰近少,微细,因等。慧苑音义上曰:优波尼沙陀分,正云坞波尼...
忏悔法化制通局
佛道之争
慧迁
十种教
尘道世界
方丈
静虑境界及佛境界不应思议
断灭
有为解脱
菩萨五相果利
智慧山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善导大师念佛偈
斋僧获福
印度人的素食观

地球不是只属于人类

欢喜心扫塔礼塔之殊胜功德

问问自己的修行有没有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