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唯识宗对于慈恩大师之立四十一位,西明法师立五十一位,初之十信,更分地位十信,与行解十信之二义。而地位之十信者,排列于十住前之位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人名)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窭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指修行僧于行脚途中所有之路银,及亲旧法缘所赠之物。景德传灯录卷十四药山惟俨章(大五一·三一二上):“汝却须归...(真言)为惊觉三世十方诸尊之陀罗尼名。密教之修法唱之。见鱼山集略。...(?~1166)宋代僧。白莲宗之创始者。平江昆山(江苏昆山)人,俗姓茅。初名佛来,号万事休。幼丧父母,师事本州延...(术语)万有有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之三面。配于空假实。故万有为非有非空,不可不以为离有空之中道结论...凡四卷。宋代施护译。略称护国尊者所问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记载佛陀于王舍城耆阇崛山为护国尊者说菩萨之法要。...(一)指依观无量寿经所载十六观,为往生西方极乐之十六观门。(参阅“十六观”396) (二)密宗依显教九次第定之顺逆观...(人名)南北朝陈永欣寺僧,俗姓王,会稽人,号永禅师。善书,能兼诸体,草书尤胜。临书三十年,得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术语)不变真如比水,随缘真如较波。此波有二,根本无明为缘,搅乱平等一味之性海,而作善恶之业,感苦乐之果,升...(术语)二种远离之一。向自己之内界,而思惟远离不善迷惑也。...凡六卷。记载日本佛教僧纲补任次第之书。载自推古天皇三十二年(624)至永治二年(1142),凡五一九年间之僧纲补任...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佛有四种胜妙善法,能令众生得无量果、无量...
习惯预示着一种因果关系。习惯决定着财富、贫穷、快乐、悲伤、压力、关系好坏、健康与否。 这段话出自托马斯科里(...
世人稍遇灾殃,不是怨天,便是尤人,绝无有作偿债想,生悔罪心者。须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稂莠则不能嘉谷,...问: 作为一个年轻的佛弟子,如何权衡好念佛、学业、工作的关系?请问是否应该在没有往生前成就一番世间的事业,还...
唐朝有一位得道高僧志公禅师,住在金陵,有一天他离开寺院下山游方去,当他走到一个村落看到一户人家正在张灯结彩,...
静蔼。俗姓郑,河南荥阳人,少年时到寺院游玩,看到描述地狱种种状况的变相图,内心非常恐惧,因此想要出家修行了脱...
【过去久远劫中,如是慈愍发恒河沙愿,广度众生。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
今天要讲的这位祖师是西元一世纪时期的中天竺国人,人们称他为马鸣菩萨,这位菩萨的美名来自一场战争中的交易。 当...○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十六卷云: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所以在往昔,无数劫受苦,流转生...
地位十信
【佛学大辞典】
上篇:地行罗刹 | 下篇:地居天 |
(名数)无著菩萨摄集一切大乘之要义而作论,名摄大乘论。天亲无性二菩萨作释论而通其义,梁真谛,唐玄奘,各翻译之...
马鸣
休粮
惊觉真言
子元
三性对望中道
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
十六观门
智永
随缘真如之波
心远离
僧纲补任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施灯功德经

他花5年时间研究177位富翁的生活习惯,结果很震撼

世人若遇灾殃,应作偿债想
年轻人如何权衡好念佛与学业、工作的关系

志公禅师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

静蔼法师示身不净往生西方

归依地藏菩萨,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