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世间一切之事法,虽皆名义乖离,而诸佛菩萨之名号及陀罗尼等,则皆名义不离。又谓之名体不二。如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为名,以光明为义,为体为法,此名与义,相即不二,故称阿弥陀之名即已摄取光明矣。往生论注下曰:“问曰:名为法指,如指指月。若称佛名号便得满愿者,指月之指应能破闇。若指月之指不能破闇,称佛名号亦何能满愿耶?答曰: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梵咒音辞等是也。如禁肿辞云:日出东方乍赤乍黄等句,假令酉亥行禁不关日出而肿得差。(中略)有名异法者,如指指月等名也。”定善我传通记三曰:“光之与名即是名义,名义具足,有不舍益。”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二谛之一。对于世俗谛之称,又云真谛、圣谛、胜义谛、涅槃、真如、实相、中道、法界、真空等,总以名深妙之...(菩萨)Avalokiteśvara,观自在菩萨之梵名也。探玄记十九曰:观世音者,有名光世音,有名观自在,梵名逋卢羯底摄...凡二十八册。演培着。为作者历年之著述,及其弘法之讲稿所汇集而成。作者号谛观,故命书名为谛观全集。全书采用语体...【涅槃甚深广大及与无量】 p0933 瑜伽八十七卷二十页云:又此涅槃、极难知故;最微细故;说名甚深。种种非一诸...(杂名)谓墓所也。...又称辅山。位于江西修水县西。相传山顶有一黄龙,能呼风唤雨,故称黄龙山。唐代诲机开山,宋代慧南尝住此广弘禅法,...【大菩提】 菩提意译为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的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亦名:说戒法不坏正法得久住 子题:清净名布萨义、布萨义 行事钞·标宗显德篇:“十诵云:‘佛法几时住世?’佛答言...(杂语)谓不可寄附财物之四种人。老人者死期近,得财物反起执着。远处者,恐有急用。恶人者,见财物恐生贪夺之心。...【五种不敬信】 p0267 瑜伽十四卷十五页云:又为五种不敬信所执持者,心不调柔,不能生长诸善根本。谓于大师所说正...(一)位于印度王舍城北方。为阿罗罗迦罗摩仙人居住之所在。 (二)七金山之一。又称尼民陀罗山、持地山。此世界以须弥...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
修禅修心,倘若自己心中对禅理一知半解,只凭嘴上空说,没有任何意义。对于禅机的参悟需要一颗玲珑的禅心,与佛学融...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上万名诸大菩萨常跟随在一旁。 当时,在须耶越国有...
大乘佛法把所有的智慧,尤其天台宗把所有的智慧分成空、假、中三观。在日常生活的操作当中,我们遇到一件事情要抉择...
佛陀成道初期,他不断地到处教化,有段时间到舍卫城的郊外,建了一座简单的精舍。一些好乐佛法的年轻人纷纷前去听闻...
傅大士云: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生老病死。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阿难:又称阿难陀,王舍城人,佛陀的堂弟,也是他的侍者。是佛陀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中的一位,被称为多闻第一。他在佛...
我们现在常常提到一个词:三观。三观就是一个界定的标准。当我们说某人和某人三观不同的时候,那就说明这个人还有观...
死亡是任何人都绕不过去的,从出生之日起,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对死亡,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而无法回避的事情。在生...
名义不离
【佛学大辞典】
上篇:名义 | 下篇:名号 |
为坐法之一。横左足,斜立右膝,右足跟压覆于左足底之上;因两足之间其形如箕,故称箕坐。此坐法于密教修息灾、敬爱...
第一义谛
逋卢羯底摄伐罗
谛观全集
涅槃甚深广大及与无量
昼暗林
黄龙山
大菩提
说戒法不坏名法住世
四不寄附
五种不敬信
弥楼山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禅机的参悟需要一颗玲珑的禅心

沙曷比丘饮酒醉卧树下,为何世尊还赞叹他

如何把「空假中」三观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刁难佛陀的年轻人

万般将不去,唯有早念佛
多闻第一的阿难

曾以为非,今则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