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为诸法生起原因又为依托之性也。四缘性之一。大乘小乘,其解不同。(一)小乘于诸法之原因六因中,除能作因外,余五因为因缘性。如此因缘性,义既通于六因中五因,故其意颇广,且举一例,如眼识之起,以有发识取境作用之眼根为因,所对之色境为缘而生。故眼根与色境,为眼识生起,有为因缘之性云。(二)大乘于六因中,唯以同类因为因缘之性,余五因总为增上缘之性。详言之,则同类因通于因缘性与增上缘性。余五因唯为增上缘之性。因类因为引生等流果之原因,又名自种因。即过去之善法,于现在之善法为因,现在之善法,于未来之善法为因。恶法无记法亦然。如此诸法之亲因缘种子,为因缘性,又熏生此种子之现行法,为种子之因缘性,更生后自类种子之前念种子,为后起种子之因缘性,毕竟离为诸法原因之种子,不可立因缘性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凡九卷。唐代澄观撰。又称华严经疏钞玄谈,华严悬谈、清凉玄谈。收于卍续藏第八册。本书记述八十华经之纲要,系将清...(术语)法华经所说十如是之一。缘者缘助也。下自地狱界,上至佛界,依善恶业之缘助如法得苦乐之报也。苦乐之性分,...梵语 paca-āvarabhāgīya-sajyojanāni。指顺益下分界之五种结惑。乃对五上分结而立五下分结。全称五顺下分结。略...子题:众多受戒虽通朝夕须约一坐不起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一,明受忏)(一、正释)云法缘通别者,有多种也。...华严经教海难思,无可限量,从狭至宽,略分十类。即:(一)略本经,指现今所传八十卷本及旧译六十卷,皆为下本十万偈...谓有一类。于空无边处天。系心悕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因此欣求。勤修加行。超诸色想。灭有对想...慧日,是唐代净土宗的高僧,俗姓辛,山东东莱人。唐中宗时出家,受具足戒后遇到义净,听到义净述说巡礼如来遗迹的情...亦名:草覆地释名 行宗记释云:“法药如草,久诤如泥,从喻为名。注中,两众各一上座,先令彼众伏地,上座白忏,此...亦名:七佛说略教年数 子题:随文偏执增五失 戒本疏·释皈敬偈:“若依增一,初佛百年前说略教,后方说广;如是后佛...(菩萨)胎藏界文殊院文殊菩萨右第二位之尊,密号曰庄严金刚主文殊菩萨庄严之德之使者也。为童子形,三髻黄色,左手...比丘修禅定之洞窟。佛与弟子多于山林岩窟中坐禅,故有此称。又禅者之居所,亦可称禅定窟。南本涅槃经卷二十八(大一...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
每个人在饱尝了一生的苦乐之后,都不可避免地要趋于陌生的后世。到了弥留之际,身心就会开始瓦解,一般人都要经历四...《心经》中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是化解、对治「五蕴炽盛」苦最好的方法。可是有人却认为,就是因为有喜怒哀乐、...人生的痛苦永远多于快乐。一个人的降生意味着痛苦的开始,而一个人生命的结束,则是痛苦的终结。人的一生,就是不断...
出家人有这样一句话,叫久住有缘,久坐有禅,说一个人在一个寺院住久了,自然就跟这个寺院有了缘;打坐久了,都有禅...
对亲友不能太执著 亲朋好友是因为各种因缘的积聚,在即生中成为亲友的,因缘散了以后,这种关系就消失了。 其实佛教...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
掐指算来,我从九六年考上医学院至今已经十余年了,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也整整十年了。工作之余,我从报刊、杂志、书籍...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的帝王、将相都在护持佛法,但也有一些帝王灭佛。历史上有三武一宗灭佛。 第一次灭佛就是在北魏魏...
因缘性
【佛学大辞典】
上篇:因缘 | 下篇:因缘观 |
(一)位于建康(今之南京)。晋太宁(323~325)初年,司空谢石所建,故又称谢司空寺、谢寺。于东晋末叶,与庐山共为...
华严玄谈
如是缘
五下分结
羯磨十缘第十答所成法法缘通别
十类经
造不动行已有随不动识
慧日(680—748)
如草布地释名
略教七佛所说年数
宝冠菩萨
禅定窟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是什么牵引我们进入未来世呢
圣严法师:不以自我为中心
有痛苦才能使意志更加坚强

祖师禅的手眼

爱恨亲疏,这样的爱是一种交易

地藏菩萨最初是怎么发心的

一位医生在长期行医中看到这样的无常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