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极乐世界之胜事有十种。化生所居。所化命长。国非界系。净方无欲。女人不居。修行不退。净方非秽。国土庄严。念佛摄情。十念往生也。此慈恩大师所说。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禅宗公案名。井,指井户;驴,即辘轳,或谓驴马。曹山录载(大四七·五二七下):“师又问:‘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人名)钱塘人。姓吕氏。十五岁出家,二十岁受具。游历诸方,讲宣经教,太宗遣使迎请,称疾不行。着法华义疏三卷。...大乘佛教 在部派佛教流行时期,大乘的思想在南印度已开始产生和传播。当时在家佛教徒中流行着对安置佛陀舍利的佛...(人名)五灯会元曰:明州天童密庵禅师,名咸杰,应庵昙华禅师法嗣,幼颖悟,出家遍参知识,后谒应庵于衢洲之明果,...阿赖耶识的别名,因阿赖耶识能摄藏一切法的种子。...【五同缘与不同缘意识】 第六意识分为明了意识与独头意识两类。明了意识又称五俱意识,此五俱意识又分为五同缘意识...巴利名 Sutta-vibhavga。巴利文律藏三大部之一。又作经分律。主要内容为戒之条文、说明成立之因缘、条文字句之解释...(一)禅林之首座。大鉴清规(大八一·六二一下):“僧堂坐禅号令,权在首座,不在住持,首座谓之禅头。” (二)为梵...【三种冥身】 p0177 大毗婆沙论十四卷九页云:如契经说:有三种冥身。谓于三世疑惑犹豫。问:冥身自性,应是无明;...(一)菩萨处胎经卷七出经品所说八藏之第七。此藏明示等觉菩萨修因证果之法门。三藏法数卷三十一谓,金刚藏者,乃佛所...即一山之主,乃一寺住持之尊称。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之抚州龙济山主绍修禅师、天圣广灯录卷二十八之杭州南山资国圆进...(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
我们一念心性循业发现。清净本然,但是受业力的熏习啊,循业发现。 就是你这个心念啊,你一开始依止的是染污意,那...
人在不顺时才想到求神拜佛、念经。但是,坎坎坷坷时不可怕,一帆风顺时才是可怕的。这是为什么? 人在坎坷时,都会...问: 世间很多人都认为安乐死没有痛苦,只是在伦理上去讨论该不该安乐死。安乐死在佛教看来,实际上也属于杀人与自...
人生的需求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二者必须兼顾调和,生命才会踏实。物质能让我们走上舒适的生活,但也有可能...
梦东禅师即莲宗第十二祖彻悟大师。大师早年参禅得悟,宗风远播,名扬四方。偶因诸多病缘,遂发心专志念佛求往生。神...
财跟色这两种欲望当中,哪一种欲望最厉害?大家深有体会,色欲,对啊。普罗大众,都有认识。佛经里面也讲的很清楚,...
【原文】 我若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自丧其德。虽具佛心理体,其起心动念,全属凡情用事。认妄为真,...以健康、快乐、平安的身心,照顾自己、照顾社会、照顾大自然,使得我、你、他人,都能健康、快乐、平安地生活在同一...
安乐十胜
【佛学大辞典】
上篇:安乐集 | 下篇:安养 |
梵名 Ghosa,巴利名 Ghosa。又作瞿沙、惧沙、巨沙。为印度佛教说一切有部四大论师之一。北印度都货逻国(梵 Tukhā...
如井觑驴
慧基
大乘佛教(Mahayana Byddhism)
密庵
一切种识
五同缘与不同缘意识
经分别
禅头
三种冥身
金刚藏
山主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这把泥土,甩在心中的烦恼上

坎坷不可怕,一帆风顺才是最可怕的
安乐死并不安乐

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末法众生净土法门最契机

在欲望面前,人的智商会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