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善财童子之故事也。华严经入法界品明善财童子依弥勒菩萨之教,渐次于南方经由百十余城参五十三善知识而问法是也。性灵集七曰:“故能访朋百城,勇锐之心弥励。”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不律仪名之差别】 p0339 俱舍论十四卷七页云:如前所说住不律仪,此不律仪名差别者,颂曰:恶行、恶戒、业、业道...以言语诠显之中道。“离言中道”之对称。中道之实理原绝言说,然欲说之,必用言语,故以言语所诠显之中道,称为言诠...北魏初期至隋唐之际,存在于江北地方,以在家佛教徒为中心而结成之信仰团体。又作法义、邑义、邑会、社邑、义社。此...(杂语)乱暴放逸之行也。...【独头意识】 此又名不俱意识,就是不与前五识俱起,单独生起而泛缘十八界的意识。此复有三种,称为独散意识,梦中...【四种补特伽罗遍摄一切补特伽罗】 p0472 瑜伽十四卷十二页云:复有四种补特伽罗,当知遍摄一切补特伽罗。一者、异...(术语)分析诸法或了因缘之生义,悟入诸法实性无之真理也。此中分析诸法,初知空理,为析色入空,小乘人之空观也,...【四种有情众】 p0446 瑜伽八十七卷十七页云:复次彼有情众,略有四种。何等为四?一者、一向安住可爱业果。卽于此...表业(梵 vijapti-karman)与无表业(梵 avijapti-karman)之并称。又作有表业无表业、有表色无表色、作无作、教无...梵语 bhiksu。音译比丘。以比丘能修福德之因,得供养之果,除去因果之馑乏。[维摩经略疏卷一(智顗)](参阅“比...菩萨向佛陀所作之二种劝说请求。据大智度论卷七载,二种劝请即:(一)劝请转法轮,指佛陀初成道时,菩萨劝请世尊为众...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
问: 单凭求佛速来接引的强烈愿心,能否当下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大安法师答: 你不需要求速来接引,你还是以平实的...有一对夫妇,吃饭闲谈。那妻子也是兴之所至,一不小心冒出一句不太顺耳的话来,同样没料到的是,丈夫细细地分析了一...
诸佛菩萨、上人慈悲、 各位法师、诸位佛友,阿弥陀佛!今晚轮到近义在此结法缘。学人很少在大众中讲法,因为被安排...六祖云: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世人迷净性,故有淫欲,除卸淫欲,即见净性。清净之性,是我们不迷的本来...问: 我素喜研究经教,手不释卷,津津有味;而于持名念佛,不是昏沉,便是掉举,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如何对治? 大...如果我们花许多的时间担忧昨日发生过的事,以及明天将会发生的事,我们是不可能享受人生的.我们为明天担忧,因为我们...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斯的年轻人因为汽车抛锚被困在郊外。正当他万分焦急的时候,有...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心,究竟是什么? 我,从何而来、往何而去?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百城
【佛学大辞典】
上篇:百衲衣 | 下篇:百座仁王讲 |
即指接化学人之方法。一路,为方法、手段之意。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大五一·三八四下):“问:‘如何是和尚接人一...
不律仪名之差别
言诠中道
义邑
乱行
独头意识
四种补特伽罗遍摄一切补特伽罗
入空
四种有情众
表无表
除馑男
二种劝请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凭求佛速来接引的强烈愿心,能否当下蒙佛接引往生
不要被小事琐事所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