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小乘之菩萨,终三大阿僧祇劫之行而至等觉之位,于此位而犹应种百大劫间至佛果感三十二相之福业也。故菩萨修行之年时曰三祇百大劫。而大乘之菩萨,自初兼修福智之二业,故于三大阿僧祇劫之外,不别要百劫之修福。小乘之说,于百劫之初翘足七日间以一偈赞叹弗沙佛,由此功德超越九劫。九十一劫而成佛云,又大乘集四处之超劫为四十劫之超劫。是俱舍论之说也。涅槃经说为雪山童子时,为半偈舍全身,依此功德超十二劫。此初僧祇中之事也。又,瑞王经说为摩纳仙人时布发掩泥,供养燃灯佛,依此功德超八劫,是二僧祇中之事也。又,金光明经说为萨埵王子时,舍身投饿虎,依其功德超十一劫。此第三僧祇中之事也。而大乘于三祇之外,不立百劫,以此九劫摄于第三劫中也。心地观经一曰:“时佛往昔在凡夫,入于雪山求佛道。摄心勇猛勤精进,为求半偈舍全身。以求正法因缘故,十二劫超生死苦。昔为摩纳仙人时,布发供养燃灯佛。以是精进因缘故,八劫超于生死海。昔为萨埵王子时,舍所爱身投饿虎。自利利他因缘故,十一劫超生死因。七日翘足赞如来,以精进故超九劫。”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近住律仪受法】 p0821 俱舍论十四卷十一页云:说一昼夜近住律仪,欲正受时,当如何受?颂曰:近住于晨旦,下...【尼罗蔽茶】 西域记云:唐言青藏,记言书事,各有司存。史诰总称,谓尼罗蔽茶。善恶见举,灾祥备着。前汉书明...(术语)供阏伽于佛也。...(名数)唐玄奘立五种不翻之规:一、秘密之,故不翻,如陀罗尼者。二、含多义,故不翻,如薄伽梵之语具六义者。三、...【五种有恩者】 p0267 瑜伽七十二卷三页云:其有恩者,亦有五种。一、母。二、父。三、妻子。四、奴婢仆使。五、朋...(杂名)Mahātantradhāraṇi,大方等陀罗尼经所说神儿之名。止观二曰:摩诃袒特陀罗尼,翻为大秘要遮恶持善。...(术语)以名生法之根本体,住者所住,地者所生之义也。一切之烦恼分类为五住地。胜鬘宝窟中末曰:言地者,本为末依...(术语)欲界所属之禅定也。然欲界为散地不当有禅定,谓欲界定乃未至定之异名,是一义也。或谓欲界虽为多分散心,亦...(一)指贤劫之初所出现之四佛,即:俱留孙佛(梵 Krakucchanda)、拘那含佛(梵 Kanakamuni)、迦叶波佛(梵 Kā?y...(名数)多近善友,多闻法音,多修不净观也。又多供养佛,多事善友,多问法要也。或以名天台之三观等,三多不一种也...(名数)帝释天建佛之四塔:一箭塔,取佛为太子时所带之一箭建塔。二发塔,取太子出家时之发建塔。三钵塔,取佛将成...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问: 诵经、念佛不能清净,时时妄想杂念,这样是否都白念了呢? 大安法师答: 不会的。我们念佛不能清净是正常的:...
我们的身体经常在不断地变化,其实我们的念头也一样,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川流不息、变迁不已。所以,佛教的基本...
天地之间,凡有血气者,莫不自爱身命,是故世间有种种防卫身命之方法,究其结果,终属徒劳。除不负命债者,若负命债...
我们以电波和影像来体会,有心念的电波发出去才会投影出假相来,这大家可以体会吧?心念的电波就是因,投影出来的影...
导读: 释体光老和尚,俗姓袁,河南项城人,1924年4月出生。16岁在河南省桐柏山太白顶云台寺海山法师座下披剃出家;...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打坐时,突然想起生身的母亲;因为母亲在世间时贪、瞋、痴的行为三项具足,对人...
常人往往视逆境为外来因缘,总不知究竟的缘由为何?往往只在事情表象与人我之间琢磨、计较是非,鲜少转个方向,省察...
学佛人要自利利他,要发心度人。你度一个人学佛,承此功德,自己修行时能减少障碍。你无心度人,怎会有福报? 若能...
百劫
【佛学大辞典】
上篇:百字论 | 下篇:百即百生 |
谓佛成道之初,仅具三宝中之佛、法二宝时,所行归依佛、归依法二归之戒行。[释氏要览卷上](参阅“三归依”688)...
近住律仪受法
尼罗蔽茶
华水供
五种不翻
五种有恩者
摩诃袒特陀罗尼
住地
欲界定
四佛
三多
天上四塔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肇论
诵经念佛妄想很多,是否都白念了

只要改变观念,前程就会跟着转变

保护自命之第一良方

世出世间之事不出于因果

江西青原山,有位降虎伏蟒的大修行人
目犍连救母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