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证诸法平等之理,于一切众生之上,不起怨亲等差别之见,等垂怜愍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六种罗汉之一。中根之罗汉止住于所证之法不退不进者。...(杂语)即六和敬也。...指性种性与习种性。又作性种习种。性种性,全称本性住种性(梵 prakrti-sthaj gotram),略称性种,指无始以来法尔...亦名:与未受具者宿过限戒犯缘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五缘成犯:一、是未受具人男女。昔云男犯非女犯,以制随宿罪...节,指四节(结、解、冬、年)。禅林于入四节之际,书榜以示之,乃陈贺之仪。[禅苑清规卷二冬年人事] p2540...(人名)Gautama Dharmajāna,瞿昙姓。法智名。梵名达磨阇那。元魏般若流支之长子,父子相承而习传译。见续高僧传...(印相)作内缚拳。竖右手之头指。少屈之作钩形。是除盖障佛顶,及九方便中,奉请法身方便之印也。...(术语)时季与众生之机根将纯熟,得教法之化益,最为便利也。...(术语)烦恼名。五上分结之一。自高凌物之心也。大乘义章五末曰:自举凌物,称曰憍慢。俱舍论四曰:慢对他心举,憍...法界次第云:毗梨耶秦言精进,欲乐勤行善法,不自放逸,谓之精进。精进有二种:一者身精进,二者心精进。 一...【无记惑中无记根非无记根分别】 p1100 俱舍论十九卷十七页云:于上所说无记惑中,几是无记根?几非无记根?颂曰:...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们应怎样做才能算是孝顺呢?佛教认为孝顺有不同的层次:一般的人对父母财、物奉养,只是...问: 我自己的一个问题,我心非常浮躁,怎么都静不下来,也想念佛求得内心安宁。要怎么样才能做到?我对佛一点都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
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这一段话,有哪一个佛教徒做到了?我常说我不是佛教徒,因为我...
圣人、佛、菩萨跟我们凡夫的差别,就在一念之间。为什么要注重我们的念?我们是失念,失掉念头。念佛、念佛,就是一...
特别要注意临命终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愿非常重要,那个时候的思想非常重要,那个时候是不是还能念佛、念法、念僧,那...
一、厌离心来自智慧的关照 信、愿、行,愿这个科目就是谈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种心理状态的。为什么我们能够有厌...
六祖为在家人修行说了一个《无相颂》,并且说,在家人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
平等心
【佛学大辞典】
上篇:平等力 | 下篇:平等王 |
梵语 buddhānusmrti,巴利语 buddhānussati。即在心里称念法身佛(理念上之佛),观想具体存在之佛相,或佛陀之功...
住法罗汉
和敬
性习二性
共未受具人宿过限戒犯缘
至节陈贺
瞿昙法智
大钩召印
时机纯熟
憍慢
毗梨耶波罗密
无记惑中无记根非无记根分别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在家佛子应如何孝顺父母
大安法师:心情浮躁时如何通过念佛求得安宁
有好的心态才能得到快乐

学佛要从做人开始

真心究竟在何处?就在念佛当中

常修梵行,为了临终一念

靠佛号加持,真发厌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