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烦恼名。五上分结之一。自高凌物之心也。大乘义章五末曰:“自举凌物,称曰憍慢。”俱舍论四曰:“慢对他心举,憍由染自法,心高无所顾。”大集经二十曰:“摧憍慢山,拔生死树。”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空三摩地】 p0789 此菩萨所修。瑜伽四十五卷十七页云:云何菩萨空三摩地?谓诸菩萨、观一切事,远离一切言说...【爱支差别】 p1203 瑜伽十卷一页云:欲爱云何?谓欲界行为缘所生于欲界行染污希求。由此能生欲界苦果。色爱云何?...(384~414)东晋僧。长安人,俗姓张。家贫,以佣书为业,遂得博览经史。初好老庄,及读维摩经而感悟,遂出家。善方...(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之愿名。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殊异】 p0945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一页云:或殊异者:因相差别故。...(1841~1928)清末民初僧。湖南湘阴人,俗姓周。名普彻。年少即有出家之志,但念母恩未报,不忍远离。至光绪二年(...凡三卷。守坚编。又称云门广录、云门和尚广录、云门文偃禅师广录、大慈云匡真弘明禅师语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物名)世俗之乐器也,以之供养佛菩萨者。法华经曰:琵琶铙铜钹。...(物名)又曰须弥座。谓形象须弥山之中细台座也。上安置本尊。...【有执受】 即是有感觉的意思。亦即被心、心所法所执持的众生之身体。反之,则称无执受、非执受。俱舍宗认为有生命...(行事)Aśvajmedha-yaa,译曰马宝祀。国王之大祭也。大集经五十注曰:阿湿婆者,齐云马也。迷陀者宝柱也,耶若者...(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多数人都以错误为耻,不过,我们只是平凡的人,谁也不能保证永不犯错。所以问题不在...问: 负债的人可以出家吗? 道坚法师答: 负债的人是不可以出家的,这在经文里有明确的规定。据《五分律》卷十七记...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德林。一个人无论从事任何行业,做学问也好,乃至于事业或修行...古往今来有很多道德君子,给我们做了惜福的好榜样。特别是自己家里富的人,要体恤、帮助那些穷亲戚。 我们看范仲淹...
昔者有一学人参南泉老人,问: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道。我们日常穿衣吃饭,出作入息,无不在道中行。只因我们随处...皈依三宝的功德利益,可以说在人生中,所得利益总加起来,也不及皈依三宝的功德之大之多。《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说...俗云:「无事天地宽, 有事天地窄。」这句话是说,如果心中无事,到处都可以自由自在;倘若有事,怎么钻都很难钻出...
他们致力于振兴佛教,在弘法生涯中不畏艰险。他们曾经影响了世界,或者改变了我们。他们转身而去,带走一段光阴、一...
憍慢
【佛学大辞典】
上篇:憍都褐罗 | 下篇:憍慢僻说戒 |
【粗相现行障】 p1474 成唯识论九卷二十页云:六、麁相现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染净麁相现行。彼障六地无...
空三摩地
爱支差别
僧肇
果遂愿
殊异
明印
云门匡真禅师广录
琵琶
须弥坛
有执受
阿湿婆迷陀耶若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百喻经

把错误当成一种财富
负债的人可以出家吗
惟觉老和尚: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奉行惜福节俭的生活

生死心切,将一句话头看到底
皈依三宝的功德利益
看破,放下,觉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