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信佛法僧及戒也。归依已后,具有根力,其信坚固,故谓之坚信。又名四不坏信。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upādāna,巴利语同。为烦恼之异名。汉译经典亦常译为“受”。系十二缘起之第九“取支”,谓执著于所对之境;...日本佛教用语。又作卿名。对入佛门而未得度之儿童,往往取其生父之官职名称为其称呼,称为君名。此一习俗流行于日本...(界名)十六游增地狱之一,或曰剑树地狱。又曰刀刃路。...亦名:十五种默然 子题:十五种默然、五法不应默、五法应默然、五事应和合、羯磨唯加三人 行事钞·通辨羯磨篇:“问...【迦罗】 刊正记云:即实时。谓毗尼中,诫内弟子,听时食,遮非时食,则实有其时也。故大论云:毗尼结戒,是世...【十种声闻】 p0110 瑜伽六十七卷六页云:复次略有十种声闻。何等为十?谓清净界声闻,已遇缘声闻,杂染界生声闻,...【四清净道】 p0441 瑜伽十四卷十一页云:复有四清净道。一、非功用根圆满,亦非喜乐圆满。二、功用根圆满,非喜乐...因明用语。为因明论式中,对因同品、宗同品二者于同喻体之关系位置。即同喻体之因同品必须为前陈(主词),宗同品必...(名数)一风轮。以有情之业力先于最下依止虚空,而生风轮,其广无数,厚有十六亿逾缮那。如是风轮,其体坚密。假令...【诃摈】 p1186 瑜伽八十四卷三页云:诃摈者:观彼实过,以无恚心,发自言音,开示诃责。...(故事)增一阿含经三曰:神足轻举,飞到十方,所谓大目犍连比丘是。智度论四十一曰:如舍利弗,于智慧中第一,目犍...(印光大师校印本)...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着。虽万八千...
过去一个国家,有树木参天的大丛林,住了一位特别的树神。祂通情达理、举止有节,面对四方来的旅人,总是满心欢喜地...
赵州禅师(778897)是唐代著名高僧,法号从谂。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已八十...
经云:财富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尊贵从持戒中来,卑劣从破戒中来。庄严从...
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 这个睡梦中的人...
有朋友问,修行只要念经就可以了,另外多参加法会多去圣地朝圣拜佛念经,多念,就可以脱离苦海,是否? 但实际是,...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须赖的居士,名叫须赖。这个居士他受了三皈五戒以后非常精进地修学,严持五戒,供养三宝,而...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说有个人总是非常苦恼,他听说佛能灭除一切苦难后,就背上行囊去找佛。佛陀听完他的诉说后,对...
为何不能栖心道业呢? 我们有种种执着,虽修学佛法亦不入心。我见炽盛,贪嗔痴具足。这样虽身在佛门却不入门,心在...
四坚信
【佛学大辞典】
上篇:四须臾 | 下篇:四评家 |
凡二卷。莹山和尚传光录之略称。为日本曹洞宗莹山绍瑾之侍者所编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二册。书中叙述自释尊、达磨大...
取
君名
剑山
羯磨所被唯三人
迦罗
十种声闻
四清净道
先因后宗
大地四轮
诃摈
神通第一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毒草之譬喻

无处青山不道场

人生为什么不能十全十美

其形虽寐,但闻性不昏

把心念进去了吗

【推荐】善业必须要有正确思想来引导
你心里的苦恼和困惑是谁放进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