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佛菩萨自变化为尼也。又以佛菩萨通力化作比丘尼形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atru。意译怨家。即与我结怨,于一切善法作冤害者。又作设睹嚧、设咄嚧、舍睹嚧、烁睹嚧、娑讷噜、窣睹唤。无...楞严经义海云二转依: 一、转烦恼依菩提 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即一切众生,无明妄惑也。梵语菩提,华言...指授戒时之仪式作法。大、小二乘所制不同。(一)小乘戒仪,据弥沙塞羯磨本之说,正授戒中,具有九法,即:请和尚法、...(876~990)五代僧。又作仪宴。吴兴湖州(浙江)人,俗姓许。父镇守信安时劝其娶妻,师不听,遂游历诸方,参访镜清...结者系缚之义。谓一切众生,因此妄惑,造作诸业,而为众苦系缚,流转三界,不能出离,故云结也。言九结者: ...资持记释云:“不犯中,如上者,谓作净语,及前舍法;但前是犯已舍悔,此明得物即舍。若下,明净主不还往索之法,先...观察内六根和外六尘皆无有我、我所。...(术语)又作斫迦罗跋罗底,斫迦罗伐剌底。梵音Cakravartin,译曰转轮。陀罗尼集经一曰:斫迦啰跋啰底,唐言轮转。...(杂名)经部师不立虚空实有,因之名为无空论师。...【胎外五位】 为‘胎内五位’的对称。《俱舍论》卷十五,将人自出生后之一生,分为五段。即:一、自出生后至六岁间...【众生胜类】 p0980 法蕴足论一卷八页云:且辩众生胜类差别:谓诸异生、说名众生;世尊弟子、说名胜类。又诸有情、...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然世之所谓修净土者。不可以不信也。净土乃西方极乐世界。...瞋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负面心理,通常所说的生气、憎恨、愤怒等都是瞋心的表现。与其他不良心理相比,瞋心的破坏力...
我们就看到连普贤菩萨所示现的这个大菩萨,都是对自己有这么一个冷峻的拷问。我们这些业力凡夫,那就造作的恶业更是...有福不享不是傻瓜吗?很多人希望享福,实际上享福的人却是没有福的人。我们现在提倡心灵环保、礼仪环保、生活环保,...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佛说无...对于邪淫的意乐(意乐,包含想、动机和烦恼三方面意思编者),有人会觉得:心里想一想没有罪吧!实际上邪念一动,就是...(一)文殊的事迹 文殊师利,梵文manjusri的译音,略称文殊。新译曼殊室利。汉译为妙德,义为万德圆明,皆彻性原。...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细微处不注意,将来就会慢慢地养成懒散、...
民国时候,浙江慈溪有一农妇,家里非常穷,和儿子挤在一间小破屋里勉强度日。 儿子脾气暴躁,对她很不孝顺,经常喝...
化尼
【佛学大辞典】
上篇:化他寿 | 下篇:化生 |
【六种意乐】 p0300 瑜伽五十卷八页云:卽彼意乐,当知分别,略有六种。一者、不出离意乐。谓于各别大自在天、那罗...
设都嚧
转依(二)
戒仪
仪晏
九结
畜钱宝戒开缘
内外空
斫迦罗伐辣底
无空论师
胎外五位
众生胜类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藏经】信心铭
【大藏经】龙舒增广净土文
化解和对治瞋心的方法

忏除业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享福是没有福的人

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
邪念一动,就是罪业
文殊菩萨的事迹与思想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