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一自性分别,心心所之自性,对于现前之境,而寻求动跃,如眼识之识别色,耳识之识别声,谓之自性分别。是现量也。二计度分别,种种差别之事,猛利思量推度也。三随念分别,追念思惟经历之事也。后二者,限于意识,是比量非量也。俱舍论二曰:“分别略有三种:一自性分别,二计度分别,三随念分别。”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自相有法】 p0598 瑜伽十六卷二页云:何等名为自相有法?当知此法、略有三种。一、胜义相有,二、相状相有,...指佛教四次法难。乃我国历史上皇帝迫害佛教最严重之四次事迹:(一)北魏太武帝,听信司徒崔浩、道士寇谦之之言而压迫...(术语)心柔智顺,于实相之理不乖角,故云柔顺。堪安住于其位地,故云忍。维摩经法供养品曰:闻如是法,得柔顺忍。...(术语)遍行心所之对,于一切之心不遍起。对于各各别别之境而起之心所也。例如向所乐之境,则欲之心所起,向决定之...龙王的宫殿,在大海底下,为龙王之神力所化作。...(人名)蕲州五祖山法演禅师也。就白云端契悟,居东山而接众。见续传灯录二十。...梵名 Upa?ūnya。为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天资俊朗,精研佛典,兼善音韵方言。东魏初,抵邺都。先后译出僧伽吒经四卷...(术语)不妄云真,不变云性。是吾人本具之心体也。楞严经一曰: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术语)梵语优婆夷Upāsikā,译曰信女,又曰清信女。受三归五戒具清净信心之女子也。...梵语 anapatrāpya,或 atrapā。指做别人认为罪恶之事,而不感惭愧,亦不害怕。心所之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杂名)Pakṣa,译曰魔军。大日经疏九曰:魔军者,梵本正音搏吃刍。是羽翼党援之义,今依古译会意言耳。...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
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不易念。 西方极乐,谁不愿生?而罕得往生。 盖念佛之人,未得其诀耳。 教念佛而使之真切...
原来有这样一个公案,就在宋代的时候,苏州有一个姓朱的进士。苏州那个地方也是文化非常发达的地方,考取进士状元的...人有种种烦恼,烦就是烦闷、烦扰;恼是恼乱、热恼。烦恼就是感到烦闷苦痛、心神高度不安的心理。烦恼不去除,人无法...
修行本来就要有随遇而安的功力,在燠热酷暑的环境,要修得心地清凉,也是一种考验。上人在晨语中开示:真正的辛苦不...问: 请教法师!本来念佛应该是越念越清静的,为什么我会越念杂念越纷飞? 大安法师答: 杂念是病,佛号是药。我们...
现代人物质生活非常进步,但心灵依然空虚烦恼,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不定、心不知足。物质的享受是一种刺激,使人暂...
问: 听说经典、佛像不可以烧,请问已旧或者已损坏的佛像跟经书怎么处理? 天因法师答: 旧的经本没有损坏很严重,...
依佛法看,怎么样才快乐?少欲才能够满足,随缘才能自在,最重要的得人身,闻佛法,解脱才能够快乐!如果不解脱,这...
三分别
【佛学大辞典】
上篇:分别 | 下篇:分别经 |
即 (a)、 (va)、 (ra)、 (ha)、 (kha)等五字。此五字依次为地、水、火、风、空等五轮之种子,故称五轮字...
自相有法
三武一宗法难
柔顺忍
别境心所
龙宫
演祖
月婆首那
真性
清信女
无愧
博吃刍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此乃往生之要关,诚念佛之妙诀

破地狱的偈
看清内心的种种烦恼

苦不在外境,而在心有烦恼
念佛为何越念杂念越纷飞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损坏的佛像跟经书怎么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