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遍行心所之对,于一切之心不遍起。对于各各别别之境而起之心所也。例如向所乐之境,则欲之心所起,向决定之境,则胜解之心所起是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明末僧人。字蕅益,自号八不道人。俗姓钟。江苏吴县人。幼崇儒学,反对释老之教,曾著《辟佛论》数十篇。17岁读祩宏...明末清初临济宗僧。苏州(江苏)嘉定人,俗姓葛。号解三。自幼许愿出家,十七岁从南翔(江苏)白鹤寺之会心落发,二...【现法安乐住性】 p0955 显扬十九卷十四页云:论曰:唯诸静虑、是现法安乐住性。具有身心二种安故。非无色定。无身...乃愿生西方之人,所须具备十六观行之一;出于观无量寿经。又作自往生观、普往生观、普观想、普观。行此观法时,观想...(杂语)名籍悬于某寺处也。六祖坛经曰:师游境内山水胜处,辄憩止,遂成兰若一十三所。今曰华果院,隶籍寺门。...【舍】 p0971 俱舍论四巻四页云:心平等性、无警觉性、说名为舍。如何可说于一心中,有警觉性、无警觉性、作意与舍...(术语)对于无为果而言。谓结果之自体,为为作造作之有为法者。五果中士用,增上,等流,异熟之四果是也。...古印度国王名。佛陀入灭后七百年出,笃信佛法,重建祇园精舍。据法苑珠林卷三十九载,祇园精舍原为祇陀太子与须达长...【圣智不缘遍计执性为境】 p1227 佛地经说七卷六页云:如论中说:遍计所执、唯凡智境。圆成实性;唯圣智境。依他起...即香(梵 gandha)与花(梵 puspa)之并称。又作华香。多为供佛用。奉施香华,可得十种功德:(一)处世如花。(二)身...因胜与果胜。据菩萨地持经卷一载,菩萨初发心坚固有二事,发心成道所摄善法,出胜一切所摄众善,即:(一)因胜,指菩...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普贤菩萨行愿赞...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
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平等普度,含摄一切众生,大造之中不遗一物,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地狱众生,都能够得到拯救和...
金光明沙 金光明沙系根据密部,持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所加持之土沙。目的即在利益亡者。透过咒力、愿力及心力三...问: 如何对待念佛时耳中传来的其他声音? 大安法师答: 首先,念佛是什么?念佛是修心法,是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
慧思大师(公元515-577年),俗姓李,后魏南豫州汝阳郡武津县(今河南上蔡县)人。十五岁信仰佛教出家,二十岁受具...
惜福节俭是历代高僧大德都具有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增进道业和培植福报的最好方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珍惜所拥有的...一座大山上有个小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徒弟。 这天,来了一个达官贵人,为小庙捐了很多财物。他在庙里住...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世路光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得无碍智。能修种种清净事业。随住如是诸佛国...
别境心所
【佛学大辞典】
上篇:别境 | 下篇:别语 |
【所转得】 p0738 成唯识论十卷五页云:四、所转得。此复有二。一、所显得。谓大涅槃。此虽本来自性清净;而由...
智旭(1599~1655)
解三洪
现法安乐住性
普观观想
隶籍
舍
有为果
旃育迦
圣智不缘遍计执性为境
香华
二种胜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圣严法师《地藏菩萨的本誓愿力》

不要因为念佛太简单,就认为它很低级

金光明沙、咒轮、往生被超度亡人的方法
如何对待念佛时耳中传来的其他声音

两世为僧的南岳慧思大师

历代高僧大德的惜福节俭
生命只是一团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