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名)北京岁华记曰:“七月晦日,地藏佛诞,供香烛于地,积水湖泡子湖各有水灯。”干淳岁时记曰:“中秋夕,浙江放水灯数十万盏,浮于水面,烂如繁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释迦如来自成道至灭度一代中所说大小乘之诸教也。止观义例下曰:一代教法,会在法华。...(杂语)清异录曰:周世宗发引之日,金银钱宝皆寓以形。雕印字文,黄曰泉台上宝,白曰冥游亚宝。...(名种)三种之因与三种之果也。一、异熟因异熟果,言今世所作善恶之因,于来世生果也。二、福因福果,言以布施持戒...(术语)又云佛识。第八之阿赖耶识为一切众生之根本识,第九之庵摩罗识为如来之清净识。庵摩罗,译言清净。以离一切...梵语 adhimukti-caryā-bhūmi。又作解行住、胜解行地。为菩萨修行阶位之一,七地之一,十二住之一。即依解而修行,...【僧诃补罗国】 p1294 西域记三卷十二页云:僧诃补罗国,周三千五六百里。西临信度河。国大都城,周十四五里。依山...凡夫、外道不了知诸法真相,偏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诸妄执,佛为对治此等妄执,而作十二种譬喻...【色差别多种】 p0570 瑜伽三卷十一页云:或立一种色。谓由眼所行义故。或立二种。谓内色,外色。或立三种。谓...亦名:[木*圂]朴戒 子题:都卢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亦有一师,当白四法,都卢成就;谓沙弥尼、六法、本法及大戒...【波罗蜜】 大论:又云阿罗蜜,秦言远离;波罗蜜,秦言度彼岸。此二音相近,义相会故,以阿罗蜜,释波罗蜜。天...佛陀入灭后,大阿罗汉得宿命智,见自身过去堕三途,故起大悲心,常悲三途众生之苦而啼泣,故称泪堕尊者。[观经玄义...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往生论...(印光大师校印本)...
若能了达法身乃解脱自在,离一切二法之过,而以正智观察我所通之一切法唯心现量,是名为正观,如是则能不毁谤如来大...学佛的目的总结起来有三种: 一是追求今生的福报。 健康、幸福、长寿是一般人的人生理想,这可以通过调食、调睡、调...
翻开中国历代的高僧传记,我们会发现这些高僧都具有常人难以做到的德行。他们中有的以淡泊名利被人称颂;有的是惜福...
释迦牟尼佛到底是怎么成佛的,这也是众生根性不一,他看到的也不同。对上座部的比丘来看,或者根性来看,就认为释迦...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
净宗以信愿持名为宗,以往生西方净土为趣。念佛法门虽是大乘特别法门,然并不违异于大乘通途之因果律。西方极乐世界...
对苦与乐看法的层面不同,感受自然也不一样,关键在于我们的认识,并以什么心态来衡量。清末大学问家,梁启超先生说...现在有很多人带佛珠,说起来并不是真的信佛,而是看到不少演艺界的明星带,觉得这是一种时尚,所以自己就跟风。当然...
水灯
【佛学大辞典】
上篇:水曜 | 下篇:水器 |
唐代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博识多闻,成进士业。武后时,依附张昌宗,以正谏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为士林所不耻。迨...
一代教
冥宝
三因三果
如来识
解行地
僧诃补罗国
十二喻
色差别多种
尼受戒法中四法不可合受
波罗蜜
泪堕尊者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修学佛道却变成外道,自己还不知道
学佛的三种目的

古代高僧的嘉德懿行

释迦牟尼佛也是念佛成佛的吗

做种种功德都要回向往生西方

净业助行,培福载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