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一如阎浮檀那紫金,二如王之宝印,三如如意珠,四如秘咒,五如力士之髻珠,六如金刚山。见观佛三昧经十,往生要集下末。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鹿栖于山,故曰仙。超绝于同类中,故曰王。佛三十二相中,以佛之足比于鹿王之膊。往生要集上末曰:仙鹿王之...(神名)Pūrṇabhadra,神将名。译曰满贤。见慧琳音义二十六。...指究极之境界。于此境界,已然超越修行(修)与体悟(证)等之对立分别。亦即证无所证、修无所修的无为真人之境界。...“外薰”之对称。众生心内有本觉之真如,薰习于无明,令迷妄之心厌生死之苦,而求涅槃之乐,称为内薰。反之,佛菩萨...(人名)晋林虑人。字道林。本姓闵氏。家世奉法。尝于余杭山沉思道行。年二十五,始释形入道。后终于洛阳。世称支公...(名数)如来为今日众生悲智双行摄化之宿因有二种。即大愿力(因位之誓愿力),昔行力(因位之万行力)也。华严经疏...蕴等三科开合不同,实乃相摄。 一、五蕴中色蕴之五根五境,即十二处中之十处,十八界中之十界。 二、五蕴中...龙树虽为八宗之祖,然若单称龙树宗,则特指三论宗。盖龙树乃印度佛教开始唱导“诸法皆空”之大乘论师,其所揭示“八...在十地中由第八地至佛果之间,无漏心任运,诸烦恼不生,故有此名,又功德刹那增进,所以又叫做刹那增进位。...巴利名 Rāmaa-nikāya。又称蓝曼匿派、蒙族派。为锡兰三大佛教派别之一,属南传上座部佛教。一八六四年自下缅甸传...【二种愚】 p0023 杂集论七卷十六页云:问如经中说无明缘行;若福非福及与不动。云何福及不动行,缘无明生耶?...准提咒持诵仪轨...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
佛陀真正的智慧,叫作安住心性、历事炼心。就是说人生你追求它,当然是伤痕累累;你逃避它也非常可惜,因为它是一个...
问: 请问法师,深信切愿定得往生,我相信佛无虚言。但心老不安。深信切愿定得往生的原理是什么?是众生求救,佛在...
杀生者总以为被杀者是无知的、可欺的。诚不知,是自己的无知和愚痴。无知在生命是相续的,无知在被杀者被杀后能明白...
问: 拜佛的时候,除了听自己念佛的的声音之外,可不可以观想阿弥陀佛的光明在摄受? 净界法师答: 偶尔,偶一为之...
僧诲洲参,师问曰:汝出家为什么? 曰:为求出苦。 师出:以何法而求出苦? 曰:我资钝,但念佛。 师曰:汝念佛常间...
佛与五百大比丘众在阿逾阇江水边时,一日,大均头在寂静无人之处,想着:有没有能够恒久增益功德的事呢?于是,均头...
由发心中去承担责任 经常对信徒们说要发心,但是很少要求他们承担起责任,更忽略责任之重要性。所谓发心容易持久难...
地藏经的第一品《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品就是第一大愿。谁的神通?佛的神通,也是地藏菩萨的神通。 佛对文殊师利...
念佛三味六譬
【佛学大辞典】
上篇:六譬 | 下篇:六体 |
【八种清净品补特伽罗】 p0086 瑜伽十五卷一页云:又由正方便及果,增上力故;建立清净品八种补特伽罗。谓行四向,...
仙鹿王
富那跋陀
无修无证
内薰
支遁
二宿因力
蕴等三科相摄
龙树宗
永不现行位
罗曼那派
二种愚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追求它是伤痕累累;逃避它却也非常可惜

深信切愿定得往生的原理是什么

无知和愚痴的杀生者

拜佛时除了念佛外,可以观想阿弥陀佛光明吗

睡梦中念佛不断,方有出苦分

有七件事可以使功德利益增胜

佛教的社会责任
